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2020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1 . 某小组同学探究 SO2 与 Fe3+盐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Fe3++HSO3-Fe(HSO3)2+(红棕色)
实验
操作
现象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 h 后,溶液变为浅黄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 h 后,溶液几乎无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大量蓝色沉淀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物质,无丁达尔现象;5 h 后,溶液变为黄色(比①深),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红棕色物质的反应速率快于SO2与Fe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B.①与②对照,说明阴离子种类对SO2与Fe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C.Fe(NO3)3溶液中加入1滴浓硝酸后变为无色,说明浓硝酸具有漂白性
D.5h后③比①黄色更深不能证明是 NO3浓度的增大减慢了SO2与Fe3+反应的速率
2020-05-21更新 | 119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2 . 溶于一定量水中得a溶液,呈浅棕黄色;a溶液加入少量浓得溶液 b,溶液b较溶液 a黄色加深。已知:(黄色);浓度较小时 (用表示)几乎无色。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对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A.测溶液 a的 约为1.3,证明 发生了水解
B.向 b中加入 后,会产生白色沉淀
C.向 b中滴入 溶液变血红色,说明 的配位键稳定性大于
D.将溶液 a稀释,颜色变浅,主要是因为 浓度降低导致

3 . 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I2遇淀粉溶液变蓝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K1和K2,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一段时间,然后夹紧K1;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浓盐酸后关闭活塞a,给A加热;

Ⅲ.当B中的溶液变为黄色时,停止加热,夹紧K2

IV.打开活塞b,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b。


(1)操作I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变黄说明氧化性Cl2>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并检测B中黄色溶液和C中混合溶液中的部分微粒,结果如表所示(忽略空气中O2的影响)。


B中部分微粒

C中部分微粒

既有Fe3+又有Fe2+

有I2

有Fe3+无Fe2+

有I2

有Fe3+无Fe2+

有Fe2+

①检验B中黄色溶液中含有Fe3+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检验IL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该实验条件下氧化性Fe3+>I2的有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不能证明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④已知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碘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弱于氯原子的原因_____________

2024-03-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
4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时,发现向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溶液溶液(约为5),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为了弄清楚产生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溶液先变红的原因是_____(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对溶液褪色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进行实验:
I.甲同学认为是还原。
取褪色后溶液,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甲同学观点不正确。
Ⅱ.乙同学认为是被氧化。
取褪色后溶液,滴加溶液,出现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同学们认为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乙同学认为氧化。
丙同学认为_____
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究竞是上述的哪一种,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后通入。发现溶液_____,证明溶液褪色的原因不是乙同学认为的原因,而是丙同学认为的原因。
(3)该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以被氧化成和两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褪色后的溶液中存在_____
(4)写出上述实验中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
(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实验现象推断物质还原性强弱:_____(填“>”或“<”),理由:_____
2024-03-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探究方案探究目的
A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碘和淀粉的混合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探究还原性:
B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观察颜色的变化探究是否变质
C加热溴乙烷和氢氧化钠-乙醇混合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探究溴乙烷在此条件下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
D向盛有等浓度的NaCl和KI混合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观察沉淀颜色证明
A.AB.BC.CD.D
6 .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久置于空气中的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2SO3溶液变质了
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有Fe3+
C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非金属性Cl>C>Si
D向硝酸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有白色沉淀该沉淀是亚硫酸钡
A.AB.BC.CD.D
7 . 某小组同学探究溶液的反应。
(1)实验Ⅰ: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将通入溶液中。

实验现象:A中产生白雾;C中溶液由黄色变成红棕色,静置5min后,溶液颜色从红棕色变回黄色,检测到;静置9h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①浓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
(2)分析C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①溶液颜色由黄色最终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②针对溶液颜色变为红棕色,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主要与有关。
假设2:主要与有关。
实验Ⅱ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实验Ⅱ:向溶液中加入溶液,_______(填现象),然后滴加_______ (填试剂),溶液变为黄色。
(3)进一步探究显红棕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红棕色)
实验Ⅲ: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析出大量橙黄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橙黄色沉淀中可能含有,并设计如下检验方案。

①乙同学认为酸性溶液褪色不能证明橙黄色沉淀中含有,理由是_______
②实验证实橙黄色沉淀中含有、不含,试剂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反思:实验I静置5min后溶液颜色由红棕色变回黄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8 . 化学实验装置的科学设计是实验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相关问题:
       
I.图一中A为教材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甲同学认为图一中B装置比A要好,则冷却水应从______口进入;乙同学认为图一中C装置效果更好,理由是_______
Ⅱ.“摩尔盐”[(NH4)2Fe(SO4)2•6H2O]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已知:摩尔盐隔绝空气加热至500℃时可完全分解。某学习小组欲探究其分解产物。
(1)[提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分解产物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A.Fe2O3、SO2、NH3、H2O B.FeO、SO3、NH3、H2O
C.FeO、SO2、NH3、H2O D.Fe2O3、SO3、SO2、NH3、H2O
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_________不成立(填序号)
(2)[药品验纯]甲同学提出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稀盐酸和_________溶液检验出“摩尔盐”中的三种离子;取一定量的“摩尔盐”配成溶液,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填试剂名称和实验现象),则“摩尔盐”未因氧化而变质。
(3)[实验探究]为检验分解产物,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取一定量“摩尔盐”置于加热管A中,加热至分解完全后打开K,再通入N2,目的是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A中固体逐渐变为红棕色,B、C中均产生白色沉淀.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实验验证取A中残留物少许加入稀硫酸溶解,再滴入KMnO4稀溶液,不褪色证明产物不含______
(4)[实验结论与反思]通过实验现象和认真反思,上述猜想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9 . 某红色固体粉末样品可能含有Fe2O3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校化学自主探究实验小组拟对其组成进行探究。查阅资料:Cu2O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Cu2O+2H=Cu+Cu2++H2O。
实验探究一:学生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中样品的质量,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组装完成后,夹好止水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
(2)下列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打开止水夹;②熄灭C处的酒精喷灯;③C处冷却至室温后,关闭止水夹;④点燃C处的酒精喷灯;⑤收集氢气并验纯
实验探究二:
(3)学生乙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并作出如下假设和判断,结论正确的是______
A.若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Fe2O3,一定不含有Cu2O
B.若固体部分溶解,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Cu2O,一定不含有Fe2O3
C.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和Cu2O
D.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写出产生上述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三:
(4)学生丙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经过滤得到固体6.400g,测得滤液中Fe2+有2.000mol,则样品中n(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小组在验证反应“2Fe3+ + Cu =2Fe2+ + Cu2+”的实验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且产生灰白色沉淀。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实验1充分振荡,棕黄色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呈浅绿色,有灰白色固体产生
实验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比预期的浅,针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1)甲认为:实验后,溶液中c (Cu2+)应为0.5 mol/L。“溶液颜色浅”是c (Cu2+)低于0.5 mol/L造成的。 配制含0.5 mol/L CuCl2____________mol/L FeCl2混合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该溶液为蓝绿色,明显比实验所得溶液颜色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进一步研究认为,“溶液颜色浅”与产生了灰白色固体有关。
甲查阅资料如下,猜想灰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uCl。
资料:CuCl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硫酸,可溶于氨水。
为探究灰白色固体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1用蒸馏水将实验1中的灰白色固体混合物洗净,取少量,加入过量稀硝酸,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证明有CuCl
方案2用蒸馏水将实验1中的灰白色固体混合物洗净,取少量,加入浓氨水浸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
a.按方案1进行实验2:
b.加入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乙认为该方案不严谨,理由是:CuCl具有还原性,被硝酸氧化后的生成物能溶于稀硝酸。
d.按方案2进行实验3:
e.加入稀硫酸时,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灰白色固体中含有CuCl。
(3)综合上述实验,说明实验1所得溶液的颜色比预期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