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时,发现向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溶液溶液(约为5),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产生。为了弄清楚产生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溶液先变红的原因是_____(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2)同学们对溶液褪色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进行实验:
I.甲同学认为是还原。
取褪色后溶液,滴加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甲同学观点不正确。
Ⅱ.乙同学认为是被氧化。
取褪色后溶液,滴加溶液,出现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同学们认为溶液褪色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乙同学认为氧化。
丙同学认为_____
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究竞是上述的哪一种,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后通入。发现溶液_____,证明溶液褪色的原因不是乙同学认为的原因,而是丙同学认为的原因。
(3)该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以被氧化成和两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褪色后的溶液中存在_____
(4)写出上述实验中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
(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及实验现象推断物质还原性强弱:_____(填“>”或“<”),理由:_____
2024-03-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2 . 化学小组探究Cu与Fe2(SO4)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实验i振荡试管,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待反应充分后,试管底部有
Cu粉剩余。
实验ii取实验i中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0.1mol·L-1 KSCN溶液溶液局部变红,同时产生白色沉淀,振荡试管,红色消失。
已知:经检验白色沉淀为CuSCN。
(1)实验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i中检测到Fe3+,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对实验ii中Fe3+产生的原因作如下假设:
假设1:Cu与Fe2(SO4)3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假设2:溶液中的Fe2+___________ 氧化
假设3:在实验ii的条件下,Fe2+被Cu2+氧化
①将假设2补充完整
②通过查找___________数据,可定量判断Cu与Fe2(SO4)3的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4)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资料:还原反应中,增大反应物浓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氧化剂氧化性增强,还原反应越易发生。
序号实验iii实验iv
方案
现象放置较长时间,溶液颜色不变红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不动,向右侧CuSO4溶液中滴加0.1mol·L-1KSCN,指针向右大幅度偏转,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物产生。取出左侧溶液,滴加0.1mol·L-1KSCN,溶液变红。
①假设1不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②实验iii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溶液a是___________
④结合电极反应以及资料,解释实验ii中Fe3+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
2024-01-0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3 . I.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已知:查阅资料知。
i.酸性条件下与迅速反应生成S和
ii.有较强的还原性
(1)装置A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中存在一处缺陷,会干扰性质的探究,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改进实验装置后,B中被氧化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中溶液颜色先变为血红色,一段时间后褪色。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中溶液变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对褪色原因提出假设:
假设1:氧化为更高价态;
假设2:氧化为更高价态。
为进一步探究,该同学取装置C褪色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说明假设2成立。
II.有两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的性质及其之间的反应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5)甲组同学探究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则增强稳定性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组同学为探究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
i.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ii.的化学性质与相似;
iii.
填写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步骤1:取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溶液

无明显现象

步骤2:取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步骤2的空格中填写的数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小组在验证反应“2Fe3+ + Cu =2Fe2+ + Cu2+”的实验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且产生灰白色沉淀。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实验1充分振荡,棕黄色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呈浅绿色,有灰白色固体产生
实验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比预期的浅,针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1)甲认为:实验后,溶液中c (Cu2+)应为0.5 mol/L。“溶液颜色浅”是c (Cu2+)低于0.5 mol/L造成的。 配制含0.5 mol/L CuCl2____________mol/L FeCl2混合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该溶液为蓝绿色,明显比实验所得溶液颜色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进一步研究认为,“溶液颜色浅”与产生了灰白色固体有关。
甲查阅资料如下,猜想灰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uCl。
资料:CuCl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硫酸,可溶于氨水。
为探究灰白色固体成分,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1用蒸馏水将实验1中的灰白色固体混合物洗净,取少量,加入过量稀硝酸,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证明有CuCl
方案2用蒸馏水将实验1中的灰白色固体混合物洗净,取少量,加入浓氨水浸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
a.按方案1进行实验2:
b.加入稀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乙认为该方案不严谨,理由是:CuCl具有还原性,被硝酸氧化后的生成物能溶于稀硝酸。
d.按方案2进行实验3:
e.加入稀硫酸时,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灰白色固体中含有CuCl。
(3)综合上述实验,说明实验1所得溶液的颜色比预期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同学探究溶液的反应。
(1)实验Ⅰ: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将通入溶液中。

实验现象:A中产生白雾;C中溶液由黄色变成红棕色,静置5min后,溶液颜色从红棕色变回黄色,检测到;静置9h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①浓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
(2)分析C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①溶液颜色由黄色最终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②针对溶液颜色变为红棕色,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主要与有关。
假设2:主要与有关。
实验Ⅱ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实验Ⅱ:向溶液中加入溶液,_______(填现象),然后滴加_______ (填试剂),溶液变为黄色。
(3)进一步探究显红棕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红棕色)
实验Ⅲ: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析出大量橙黄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橙黄色沉淀中可能含有,并设计如下检验方案。

①乙同学认为酸性溶液褪色不能证明橙黄色沉淀中含有,理由是_______
②实验证实橙黄色沉淀中含有、不含,试剂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反思:实验I静置5min后溶液颜色由红棕色变回黄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6 . 探究pH对溶液的配制和保存的影响。
I.溶液的配制
分别溶于10mL蒸馏水或10mL稀硫酸,现象如下:
编号溶剂溶液性状
蒸馏水浅黄色澄清溶液;滴加1mol/L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无色澄清溶液;滴加1mol/LKSCN溶液微微变红
无色澄清溶液滴加1mol/LKSCN溶液微微变红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①中溶液显酸性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①溶液中一定有+3价铁。他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观察到光路;向含有KSCN的①溶液中滴入试剂a,溶液变红,说明其推断正确。试剂a是___________
II.溶液的保存
将实验I中配制的三份溶液分别在空气中放置24小时后,记录如下。
编号溶液性状
橙色浑浊酸化后,浊液变澄清,再滴加1mol/LKSCN溶液后变深红
无色溶液滴加1mol/L的KSCN溶液后显浅红色
无色溶液滴加1mol/L的KSCN溶液后显红色,颜色比②略深
(3)①中的浑浊主要是FeO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生成过程___________
(4)该实验的初步结论:保存溶液的最佳pH是____________
(5)进一步探究pH对变质影响的原因。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滴加试剂时溶液体积和导电性变化可忽略)。向右池持续稳定通入氧气,待电流计示数稳定后:
       
i.向左池滴加浓硫酸至接近2mol/L,电流没有明显变化;
ii.向右池滴加等量浓硫酸,电流明显增大。
已知:电流增大表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在该实验条件下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增强有关。
a.结合电极反应式分析ii中电流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
b.依据实验i和ii推断:③比②中更易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c.按上述原理进行实验,证实①中更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的还原性增强,氧化速率加快,而与氧气性质变化关系不大。实验方案及预期现象是:向右池持续稳定通入氧气,待电流计示数稳定后,___________
2023-09-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化学试题
7 . 为了探究Cu(NO3)2 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Cu(NO3)2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Cu(NO3)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 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Cu2+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的试剂KSCN 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请完成下表:
操作反应或现象结论
(1)取少量除尽 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溶液,振荡现象____存在 Fe3+
(2)取少量除尽 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K3[Fe(CN)6]溶液,振荡离子方程式____存在 Fe2+

Ⅱ.Cu(NO3)2 的热稳定性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 中,用酒精喷灯对Cu(NO3)2固体加强热,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经验证为O2。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
          
(1)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
(2)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需要在A、B 间加入装置M,请在方框中画出M 装置。_________
(3)下图为Cu(NO3)2样品高温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分数w%随温度变化的曲线)。Cu(NO3)2加热到200℃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继续高温至1000℃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
       

8 . 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Cl2、Fe3+、I2的氧化性强弱(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I2遇淀粉溶液变蓝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K1和K2,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一段时间,然后夹紧K1;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浓盐酸后关闭活塞a,给A加热;

Ⅲ.当B中的溶液变为黄色时,停止加热,夹紧K2

IV.打开活塞b,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b。


(1)操作I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B中溶液变黄说明氧化性Cl2>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并检测B中黄色溶液和C中混合溶液中的部分微粒,结果如表所示(忽略空气中O2的影响)。


B中部分微粒

C中部分微粒

既有Fe3+又有Fe2+

有I2

有Fe3+无Fe2+

有I2

有Fe3+无Fe2+

有Fe2+

①检验B中黄色溶液中含有Fe3+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检验IL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该实验条件下氧化性Fe3+>I2的有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不能证明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④已知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碘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弱于氯原子的原因_____________

2024-03-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
9 . 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强的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且氧化性:,在溶有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则溶液中一定无
B.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则溶液中一定有,也可能有
C.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D.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10 . 蛋黄含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检验蛋黄中的铁元素并测定其含量:
(一)蛋黄中铁元素的检验

(1)蛋黄灰化时,无需选择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填代号)。

(2)实验中加入氯水的目的是_______,写出①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由以上实验做出如下猜测,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填代号)。
A.蛋黄中几乎不含铁元素
B.蛋黄中的铁元素很难用蒸馏水直接溶出
C.仅用盐酸无法溶出蛋黄灰分中的铁元素
D.灰化的目的是将蛋黄中的铁元素氧化

(二)蛋黄中铁元素的含量测定
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5.000g蛋黄,灰化。向灰分中加入盐酸,微热10min,过滤,并用少量盐酸洗涤烧杯和沉淀,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加入过量盐酸羟胺(还原剂);
Ⅱ.取50mL_______,将全部溶液注入该容器中,加蒸馏水定容;
Ⅲ.甲同学使用酸性高锰酸钾做氧化剂,利用其消耗量计算得到试样铁的浓度为9.5×10-4mmol/mL。乙同学利用分光光度法(利用有色物质对光的吸收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测得铁的浓度为2×10-4mmol/mL。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4)步骤Ⅱ横线处的仪器为_______
(5)步骤Ⅱ定容操作若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造成测算所得蛋黄样品含铁量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6)根据乙同学实验数据计算蛋黄中铁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mg/100g。
2024-03-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