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铁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实验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将溶液(接近无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红色混合溶液。已知该混合溶液中存在与相关的反应有:
I.
II.
(1)①若往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固体,平衡_______(填“正向”、“逆向”、“不”)移动;
②若往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固体,平衡_______(填“正向”、“逆向”、“不”)移动。
(2)某同学认为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后,会使反应I体系中_______增大,导致该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两等份红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并记录现象。

现象a: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现象b:溶液变为浅黄色
【查阅资料】均能发生络合反应:
III.(黄色)
IV.(无色)
实验:探究现象a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编号操作现象
红色溶液中滴加15滴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溶液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3)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
(4)根据实验①和实验②的结果,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现象a:_______
实验:探究现象b中溶液显浅黄色的原因。
编号操作现象
溶液(无色)。加入溶液,再加入5滴溶液。溶液先变红,加硫酸后变为浅黄色。
溶液(无色),______________
(5)由实验③可知,溶液变为浅黄色与_______(填微粒的化学式)无关。
(6)为了进一步确证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只是,补充完整实验④的操作及现象。操作:_______。现象:_______
2022-11-12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本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同学探究溶液的反应。
(1)实验Ⅰ: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将通入溶液中。

实验现象:A中产生白雾;C中溶液由黄色变成红棕色,静置5min后,溶液颜色从红棕色变回黄色,检测到;静置9h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①浓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
(2)分析C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①溶液颜色由黄色最终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②针对溶液颜色变为红棕色,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主要与有关。
假设2:主要与有关。
实验Ⅱ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实验Ⅱ:向溶液中加入溶液,_______(填现象),然后滴加_______ (填试剂),溶液变为黄色。
(3)进一步探究显红棕色的原因。
查阅资料:(红棕色)
实验Ⅲ: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析出大量橙黄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橙黄色沉淀中可能含有,并设计如下检验方案。

①乙同学认为酸性溶液褪色不能证明橙黄色沉淀中含有,理由是_______
②实验证实橙黄色沉淀中含有、不含,试剂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反思:实验I静置5min后溶液颜色由红棕色变回黄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 . 某小组欲探究反应2Fe2++I22Fe3++2I,完成如下实验:

资料:AgI是黄色固体,不溶于稀硝酸;新制的AgI见光会少量分解。
一、经检验,I、II中均无,III中含
(1)II中未检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Ⅱ中溶液,___________
(2)III中的黄色浑浊是___________
(3)研究III中产生的原因
①甲同学对此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a:空气中存在,由于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假设b:酸性溶液中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假设c: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通过实验证实a、b、c不是产生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案和现象是___________
②进一步实验表明,产生时的氧化剂是,从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
二、继续研究III→IV过程中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原因:
(4)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1:检验出IV中灰黑色浑浊中含有AgI和Ag。验证灰黑色浑浊含有Ag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洗净后的灰黑色固体,___________
实验2:向1mL溶液中加入1mL溶液,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无变化,测定溶液中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实验3:实验开始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溶液,重复实验2,实验结果与实验2相同。
①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IV中迅速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2-10-17更新 | 3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4 . 化合物X由四种元素组成,某实验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相关实验。

已知:J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上述物质中E和F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回答:
(1)组成X的四种元素为_______
(2)溶液A的溶质组成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X可溶于HI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设计实验,检验溶液C中可能的金属阳离子_______
2022-09-29更新 | 7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检测化学试题
5 . 硫酸亚铁在印染、医药、化肥等多个行业有广泛应用。某学习小组对硫酸亚铁晶体的热分解产物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石棉绒的作用为__________
(2)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f、g→_____→h(填装置口小写字母)。
(3)该小组同学按上述顺序连接各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为他们补全表格:
装置编号填装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FeSO4·7H2O绿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粉末
B________________分解产物中含有SO2
C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________
D无水CuSO4粉末白色固体逐渐变为蓝色分解产物中含有水蒸气
E________
(4)硫酸亚铁晶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A中得到的红色粉末不含+2价铁元素:_______(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
6 . Fe3+的配位化合物较稳定且应用广泛。Fe3+可与H2O、SCN-、F-等配体形成使溶液呈浅紫色的[Fe(H2O)6]3+、红色的[Fe(SCN)6]3-、无色的[FeF6]3-配离子。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已知:向Co2+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生成蓝色的[Co(SCN)4]2-配离子;Co2+不能与F-形成配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第四电离能(I4)大于其第三电离能(I3)
B.Ⅰ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Fe3+水解产物的颜色造成
C.可用NaF和KSCN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Co2+
D.[Fe(H2O)6]3+中H-O-H的键角与H2O分子中H-O-H的键角相等
2022-07-17更新 | 45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用相同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溶液中,的浓度不同
B.提供空轨道,提供孤电子对,两者以配位键结合成
C.溶液2不显红色,说明的结合力强于与的结合力
D.由对比实验可知,用溶液检验溶液中的比用KSCN溶液更好
2022-07-10更新 | 1025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题
8 . 已知三氯化铁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1)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
(2)B中收集器里盛放冷水的作用是_______。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硬质玻璃管及收集器中的物质一并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固体混合物淡黄色溶液淡红色溶液深红色溶液红色褪去
①试剂X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淡红色溶液中加入过量H2O2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是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对上述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探究。
①取褪色后的溶液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研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a.一份中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
b.另一份滴加试剂X,溶液出现红色,说明_______
c.还有一份滴加稀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_______
②另取FeCl3溶液滴加2滴试剂X,溶液变红,再通入O2,无明显变化。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_;得出结论:_______
9 . 化合物X(含3种常见元素)可用作照相显影剂。对X开展探究实验如图:

请回答:
(1)组成X的3种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是_______
(2)X隔绝空气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已知固体D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易迅速被氧化为磁性固体。甲同学认为磁性固体为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某同学在步骤④时,逐滴滴入氯水直至过量,结果出现的血红色又重新褪去,请说明可能的原因_______
2022-06-22更新 | 9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考模拟)化学试题
10 . 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Fe2+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2mL溶液滴中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3%溶液(用酸化至),溶液颜色变红。
(1)甲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具有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可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配合物。为证实该性质,利用进行如下实验。
(2)的制备:用过量溶液与溶液反应得到,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Ⅱ】验证发生反应

(3)实验b的目的是_______
(4)从沉淀溶解平衡角度解释实验a和b最终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可与反应。
【实验Ⅲ】

(5)上述实验中,d为c的对照实验。
①X为_______
②实验能够证实可与反应,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6)实验Ⅲ中若未加适量水稀释,则无法通过现象得出结论。推测加水稀释的目的可能有:使后续实验颜色变化易于观察;降低_______
2022-05-30更新 | 1318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综合练习(二模)化学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