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铜的其他化合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2021年5月,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最新发现的3号祭祀坑的国宝级商代文物“铜顶尊跪坐人像”再惊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定出土文物年代的互为同位素
B.“铜顶尊跪坐人像”的出土表明我国商代已经掌握冶炼铜技术
C.青铜属于铜合金,其强度比纯铜大、而熔点低于纯铜
D.铜像表面的铜绿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13-14高一上·山西忻州·期末
2 . 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中铜得电子,O2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变价的只有两种元素
2020-11-10更新 | 1953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东东莞松山湖学校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解题方法
3 . 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千里江山图》的颜料难溶于水,且不易被空气氧化
B.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由孔雀石与焦炭共热可获得粗铜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属于盐,难溶于水、酸、碱
D.《千里江山图》的材质为麦青色的蚕丝织品——绢,蚕丝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

4 . 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B.我国古代文献《本草经集注》记载区分硝石()和朴硝():“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是应用了焰色反应知识
C.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D.清初《泉州府志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2020-12-2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化学试题
20-21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碱式碳酸铜),“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铜绿Cu(OH)Cu,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绿属于碱B.乙为氧化铜C.④为分解反应D.⑤为置换反应
2021-01-01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练习2 物质的转化-2020-2021学年【补习教材·寒假作业】高一化学(苏教版)
6 . 工业电解精炼铜的溶液中含有Zn2+、Cu2+等离子,实验室设计分离出Zn2+并制取胆矾的流程如下:

已知:Zn2+与NaOH的反应与Al3+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1与过量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O+4H= Zn2+2H2O
B.操作①和②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不完全相同
C.系列操作②包括蒸发结晶、洗涤、干燥
D.可用酒精洗涤胆矾晶体,除去表面的杂质
7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雄黄、硝石和松脂“三物炼之”提砷,硝石起还原作用
B.“绛矾,本来绿色,烧之赤色”,“烧”时有生成
C.神农本草经有“石胆能化铁为铜”,“石胆”中含有铜盐
D.用草木灰与“煅蜃蛤灰”加水调成浆,漂洗布料效果更好
8 .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①......高奴县出脂.....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试扫其烟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②“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的“脂水”指石油
B.①中的“烟”指石油中含碳个数较多的烃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现象
C.②中制得胆矾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D.②中“久之亦化为铜”发生了置换反应
2020-04-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顺德区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9 . 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2020-07-09更新 | 18274次组卷 | 76卷引用:广东惠州市华罗庚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介绍了历史文化知识,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历史文物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朝·《竹林七贤与启荣期》砖画的砖块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C.清·乾隆“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中的红色窑变釉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氧化铜
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