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我国科学家通过双功能催化剂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H<0,此时该反应总熵变记作S。低温即可获得高转化率和高反应速率,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H1+H2+H3+H4
B.S=S1+S2+S3+S4
C.状态III→状态IV过程的S3<0,H3<0
D.催化剂的使用使反应放出热量增多,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2022-09-02更新 | 783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 . 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   ,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I、过程II均为吸热过程
B.使用催化剂提高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C.该反应中,CO(g)和的总能量高于的总能量
D.示意图中:起始时的2个在反应过程中并未都参与了反应
3 . 德国化学家 F.Haber 利用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而获得诺贝尔奖,该反应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 分别表示N2、H2、N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②为反应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所释放的总能量
C.过程④为放热过程
D.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2022-05-24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化学试题
4 . 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含金催化剂催化乙烯加氢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已知反应:C2H4(g)+H2(g)=C2H6(g)       H=a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
A.a=129.6
B.1molC2H4(g)和1molH2(g)的键能之和比lmolC2H6(g)的键能大
C.催化乙烯加氢效果较好的催化剂是AuPF
D.稳定性:过渡态1>过渡态2
5 . 研究表明汽车尾气处理存在反应:N2O(g)+CO(g)=N2(g)+CO2(g),N2O与CO在Fe+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B.Fe+不影响该反应的焓变
C.FeO+属于有中间产物,故FeO+不能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Fe++N2O→FeO++N2,FeO++CO→Fe++CO2两步反应,前者反应速率慢
2021-12-09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6 . 今年9月24日,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线发表成果宣布创制了一条利用二氧化碳和电能人工合成淀粉的路线(ASAP路线):通过光伏发电电解水产生氢气,然后通过催化剂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甲醇,使用多种优选的酶逐步将甲醇最后转化为淀粉。1立方米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产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SAP路线体现了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
C.酶在合成路线中使各步化学反应更容易发生
D.ASAP路线生产在未来的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7 .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
时间/s012345
c(NO)/mol·L−11.00×10−34.50×10−42.50×10−41.50×10−41.00×10−41.00×10−4
c(CO)/mol·L−13.60×10−33.05×10−32.85×10−32.75×10−32.70×10−3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_______
(2)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_______
(3)若上述反应在密闭恒容容器中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填字母)。
A.c(N2)不随时间改变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压强不随时间改变D.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 NO的同时生成1 mol N2
(4)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编号t/℃NO初始浓度/mol·L−1CO初始浓度/mol·L−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2806.50×10−34.00×10−380.0
t2c14.00×10−3120
3506.50×10−3c280.0
①表中t2=_______℃,c1=_______mol·L−1,c2= _______mol·L−1
②三组实验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曲线Ⅰ、Ⅱ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该化学反应的速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由实验Ⅰ和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8 . H2O2在Fe2+、Cu2+的存在下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OH(羟基自由基),•OH可将有机物氧化降解。
(1)Cu2+—H2O2体系中存在下列反应:
Cu2+(aq)+H2O2(aq)=CuOOH+(aq)+H+(aq) H1=akJ/mol
CuOOH+(aq)=Cu+(aq)+•OH(aq)+O2(g) H2=bkJ/mol
2CuOOH+(aq)=2Cu+(aq)+H2O2(aq)+O2(g) H3=ckJ/mol
则H2O2(aq)=2•OH(aq)H=___kJ•mol-1
(2)为探究温度对Cu2+—H2O2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甲基橙去除率增大,其原因是___


(3)为探究Fe2+—Cu2+—H2O2能够协同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某研究小组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得出“Fe2+—Cu2+—H2O2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效果优于单独加入Fe2+或Cu2+”结论的证据为___


实验条件:200mL甲基橙模拟废水(1.5g•L-1,pH=3.0),温度60℃、V(H2O2)=2.0mL。
曲线1—V(H2O2):m(FeSO4):m(CuSO4)=2:0.02:0.4
曲线2—V(H2O2):m(FeSO4):m(CuSO4)=2:0.02:0
曲线3—V(H2O2):m(FeSO4):m(CuSO4)=2:0:0.4
曲线4—V(H2O2):m(FeSO4):m(CuSO4)=2:0:0
2021-11-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1-2022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氧化性:Cl2>Br2>I2
B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火焰出现黄色溶液中含Na元素
C用pH计测定pH:
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
pH:①>②H2CO3酸性弱于CH3COOH
D将一块未经打磨的铝片剪成相同的两小片,相同温度下分别投入5.0mL浓度均为2.0 mol∙L−1的CuSO4溶液和CuCl2溶液中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uCl2溶液中反应剧烈,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则Cl能加速破坏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A.AB.BC.CD.D
2021-11-0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10 . 某化学小组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下,探究影响分解速率的因素,见下表和如图:
实验所用试剂
①表中x为_______
②实验Ⅱ、Ⅲ探究的是_______分解速率的影响,根据图上图,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③根据上图,实验Ⅰ、Ⅳ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为进一步研究离子对分解的影响,小组同学又做了比较分解影响的下列实验:
①定性分析:用如图装置可通过观察_______,定性得出结论。

某同学认为将溶液改为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②定量分析:为了更精确地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测得,在硫酸铜催化下过发生分解反应,2min时生成气体1.12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则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