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列实验目的或结论及操作、现象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目的或结论

A

称取,置于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配制
溶液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并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溶液中含有

C

溶液中同时通入,产生白色沉淀氧化成了

D

向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溶液验证
催化分解速率的影响
A. B.BC.CD.D
7日内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A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浓度均为1.0溶液初始温度。快速将体积均为100溶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轻轻搅拌,记录体系的最高温度溶液密度近似为1,溶液的比热容4.18。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探究铁钉镀铜直流电源正极、负极分别与铁钉、铜片连接,将铁钉和铜片插入溶液中,接通电源。铜片逐渐溶解,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C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增大浓度,化学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D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10%溶液,再分别加入2滴1溶液、2滴1溶液。滴加溶液的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快,说明的催化效果好。
A.AB.BC.CD.D
3 . 下列操作中,实验现象与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操作及现象结论
A验证Mn2+在KMnO4溶液与 H2C2O4溶液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各加入5 mL硫酸酸化的0.1mol·L-1KMnO4溶液,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再加入:①10 mL0.1 mol· L-1 H2C2O4溶液与2 mL MnSO4 溶液;②10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与2 mL蒸馏水。加入①的试管紫色先消失证明Mn2+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判断Ksp(AgCl)与Ksp(AgI)的大小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Ksp(AgCl)> Ksp(AgI)
C判断CH3COO-水解常数的大小相同温度下,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和Na2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水解常数: Kh(CH3COO- ) <Kh()
D判断某FeCl3溶液样品中是否含有Fe2+向某FeCl3溶液样品中加入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该样品中一定含有Fe2+
A.AB.BC.CD.D
4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不一致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
A将酸性KMnO4溶液滴入丙烯醛中,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不能说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B
现象为溶液变红
证明化学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C相同条件下,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mL6%的H2O2溶液,再向H2O2溶液中分别滴入1mLH2O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向2mL甲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向2mL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没有褪去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
A.AB.BC.CD.D
2022-05-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可根据最终气球的大小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B.探究温度对[Cu(H2O)4]2++4Cl-[CuCl4]2-+4H2O平衡的影响
C.探究KMnO4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浓度对Fe3++3SCN-Fe(SCN)3平衡的影响
6 . 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若装置I中反应速率①>②,可以验证Fe3+的催化效果比Cu2+
B.由装置II中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反应N2O4(g)2NO2(g) H>0
C.可通过装置III测定反应速率的大小
D.可用装置IV来测定醋酸的浓度
7 . 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一)A实验小组拟在同浓度的催化下,探究浓度对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1)写出本实验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浓度下,测定___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二)B实验小组在验证氧化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了深入探究。
实验Ⅰ:
装置与操作现象
   溶液立即变红,继续滴加溶液,红色变浅并逐渐褪去
(3)实验Ⅰ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4)探究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取反应后溶液,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有,而几乎无
(5)查阅资料发现,酸性溶液中能氧化,但反应很慢且无明显现象,对该反应没影响。实验Ⅰ中褪色相对较快,由此推测在酸性溶液中能加快的反应。通过实验Ⅱ和Ⅲ得到了证实。参照实验Ⅱ的图例,补全实验Ⅲ加入的试剂和现象。
实验Ⅱ:
   
实验Ⅲ: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三)C实验小组猜测,会否也能加快的反应。通过实验Ⅱ和Ⅳ得到了证实。
(6)实验Ⅳ:
       
实验得知,,对比实验Ⅱ和Ⅳ得到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___________
8 .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途径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用50mL盐酸与50m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①指出装置存在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
②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为,溶液的密度约为,某学习小组三次实验测得温度平均升高了3.5℃。可计算出生成1mol时的反应热___________kJ/mo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经计算,得到生成1mol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内筒中
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2)实验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为比较不同催化剂对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的催化机理分两步进行,请写出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实验发现左边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所得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3)实验三: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①往2mL溶液中加入5~10滴NaOH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原因是溶液中存在平衡体系: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OH消耗量了,使平衡正向移动。
②取少量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热,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这表明升高温度使: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平衡正向移动。
2023-11-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过氧化氢(H2O2)是常用的绿色氧化剂。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了H2O2的相关信息,并针对它的某些性质进行了探究,具体如下:H2O2可以通过H2和O2在某催化剂表面直接反应合成,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1)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催化剂中H+的作用:将H2用D2(2H2)代替再进行实验。催化剂中氢离子参与反应的证据是生成的产物中有H2O2_______粒子(填化学式)。
II.H2O2不稳定,在Fe3+、Cu2+等粒子的催化下会很快分解并放出热量。为了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了如下实验。
(2)定性分析:通过观察甲装置两支试管中_______的现象,得出关于FeCl3和CuSO4催化效果的结论。某同学认为此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控制变量,提出可将试剂CuSO4更换为_______(填化学式)。
   
(3)定量测定:用乙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时组装好装置乙,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距离后松开,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该操作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若反应30s后注射器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VmL(标准状况),则锥形瓶A中实际产生气体的体积_______VmL(填“>”、“<”或“=”)。
   
III.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H2O2可以氧化废水中的CN,Cu2+可催化该反应。已知H2O2与CN反应会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氰化氢(HCN)是一种易挥发的弱酸,有剧毒,对环境危害很大。
①H2O2与CN-的反应不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测得CN-的氧化去除率随溶液中c(Cu2+)的变化如下图所示。c(Cu2+)过多时,CN-的氧化去除率有所下降,原因是_______
   
(5)取少量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23-05-15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10 . 用如图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开始反应阶段几乎不产生气泡,约2分钟后,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5分钟后产生气体逐渐变快,溶液变为蓝色,液面上方气体变为浅红棕色。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
B.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铜与稀硝酸反应时可能吸收热量
C.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可能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催化剂
D.当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铜丝表面一定无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