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平衡的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一定温度下,向2L恒容容器中充入A和B,发生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5152535
1.00.850.810.800.80
A.前5s的平均反应速率
B.由题目信息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保持温度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A、B和C,反应达平衡前
D.保持温度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C,达平衡时,C的转化率等于80%
2 . 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g)CO(g)+H2O(g),将不同物质的量的CO2(g)和H2(g)分别通入到同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2H2COH2O
1650361.21.25
2900421.01.0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65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实验1达到化学平衡,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4 mol-1·L-1·min-1
D.保持900℃,向实验组2平衡后的体系中再加入4 mol CO2和2 mol H2后,达到新平衡所需时间小于3 min
2021-07-16更新 | 4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题
3 . 异丁烯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采用叔丁醇(TBA)气相脱水法制备高纯异丁烯产品,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反应1(主反应):
反应2(副反应):
(1)副反应产物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
(2)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由稳态单质生成1mol该化合物的焓变,几种物质的标准生成焓如表,求反应1的___________
组分
焓变/-241.83-339.21-17.1
(3)根据,该脱水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则反应2的___________0(填“<”或“>”),向体积可变容器中充入1mol的叔丁醇,容器体积为1L,保持300℃100kPa条件,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忽略副反应),则___________(已知为以标准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各组分的标准分压)。

(4)理论计算反应条件对叔丁醇转化率的影响如图2、3所示,脱水反应温度℃时,N2/叔丁醇摩尔比对叔丁醇转化率有影响,试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充入N2的原因___________。根据图示该脱水反应适宜采用条件为℃,P=___________MPa,N2/叔丁醇摩尔比=3/1。

(5)已知工业原料叔丁醇中存在不同含量的水分,相同温度下不同初始原料中比例对叔丁醇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实际生产最佳工艺条件为℃,请从比例角度分析该条件下的优点___________
2021-07-10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4 . 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I∶地康法制取氯气的反应为4HCl+O22Cl2+2H2O
(1)已知400℃时反应物4molHCl(g)和1molO2 (g)总能量为akJ,生成物2molCl2 (g)和2molH2O (g)总能量为bkJ,其中a大于b。
①写出400℃时,地康法制取氯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地康法制取氯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都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
B.催化剂可以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的焓变
C.选择温度为400℃,主要考虑此温度下催化剂活性高,反应速率快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为零
(2)保持恒温恒容条件,将物质的量之和为5mol的HCl和O2以不同的氯氧比[n(HCl])/n(O2)]进行反应,平衡时某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氯氧比及不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的转化率(填“HCl”或“O2”)。
②图中T1、 T2的关系为∶ T1___________ T2(填 “>”、“<” 或“=”)。
③若容器容积为2L,则A点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______
II∶电解法是制备氯气的常用方法,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如上图。
①请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②离子交换膜法所选择的是交换膜____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2021-07-0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4月22日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主席表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我国能源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请回答:
(1)室温下,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已知:
___________0(填或“<”、“=”或“<”)
②分别将20g、40g的放入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真空密闭容器A和B中,一段时间后两者均达到平衡(都未完全分解),则两容器中分解的的物质的量关系:___________(填“>”、“=”或“<”)。
(3)利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既能缓解环境问题,又能解决能源危机。涉及以下主要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在不同压强下,按照投料合成甲醇,实验测定的平衡转化率和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B.图甲纵坐标表示的平衡产率,图乙纵坐标表示的平衡产率
C.一定温度、压强下,寻找活性更高的催化剂,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的主要研究方向
D.为了同时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和的平衡产率,应选择低温、高压的反应条件
②图乙中压强一定时,曲线随温度变化先降后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图乙中三条曲线在某温度时交于一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在一定温度下,控制容器体积1L保持不变,测得平衡转化率为60%,其中甲醇的选择性为,请计算该温度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与氢气以1:3投料比合成甲醇常采用铜基催化剂,测得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研究发现,采用代替铜基催化剂在甲醇合成阶段有更佳的催化效果。在图中画出采用催化剂作用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
2021-07-07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共美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6 . 金属铝有广泛的应用,有人对碳还原氧化铝制备铝进行了实验研究。在2.0 L真空密闭容器中稍过量石墨与1.0 mol Al2O3混合后加热,图1是体系压强随着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2是在不同的恒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冷却后容器内剩余固体中部分含铝元素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已知:1.01×105 Pa下Al熔点933 K,沸点2700 K;10 Pa下Al沸点低于1000 K,Al2O3和C沸点高于2000 K。
反应I:Al2O3(s)+3C(s)2Al(s)+3CO(g)       H1=+1339.1 kJ·mol-1
反应II:2Al2O3(s)+9C(s)Al4C3(s)+6CO(g) H2=+2249.5 kJ·mol-1
反应III:Al2O3(s)+Al4C3(s)6Al(s)+3CO(g)       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电解法冶炼铝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H3=___
(3)图1中石墨与Al2O3混合物加热至150 min时容器内温度约为___
(4)从反应自发性推测,实验室进行碳还原氧化铝制备铝的实验需要在真空容器中进行,可能的原因是___
(5)由图2可得1650 K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K=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图1中约170 min后体系压强很快减小可能是反应I、II急剧发生,吸收了大量的热,容器内温度降低,导致反应I、II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B.图2显示约1650~1700 K之间是石墨与Al2O3反应制备Al的最佳温度
C.图2中T≥1700K时体系中一定还发生了其他副反应
D.综合分析可得,碳还原氧化铝制备铝比电解法成本更低,产率更高,适合大规模应用
(7)请在图3中画出温度在1450-1650 K之间2.0 L真空密闭容器中CO的浓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图___
2021-06-30更新 | 43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联考化学试题
7 . CO2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减少CO2排放,充分利用碳资源,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多可使产生的固体更加多孔疏松。
(1) 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CaO,CaC2O4·H2O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1。

                            图1
①写出400~600℃范围内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与CaCO3热分解制备的CaO相比,CaC2O4·H2O热分解制备的CaO具有更好的CO2捕集性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电解法转化CO2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电解CO2制HCOOH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

                            图2
①写出阴极CO2还原为HCOO-的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KHCO3溶液浓度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 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是一种CO2转化方法,其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I:CO2(g)+ H2(g)=CO(g)+H2O(g)   △H=41.2 kJ/mol
反应II:2CO2(g)+6H2(g)=CH3OCH3(g)+3H2O(g)   △H=-122.5 kJ/mol
在恒压、CO2和H2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3。

其中:CH3OCH3的选择性=
①温度高于300℃,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22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CO2与H2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3OCH3的选择性为48%(图中A点)。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CH3OCH3选择性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2021-06-23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考试化学试题
8 . 碘水中存在可逆反应:I2(aq)+I-(aq)I(aq),为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   测定平衡体系中I2和I总浓度

实验ii   测定饱和碘水中I2浓度

已知:
(1)碘量瓶是带磨口塞和水封槽的锥形瓶,盖上塞子后可以水封瓶口,常用于碘量分析本实验采用碘量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滴定过程应使用___________滴定管。
(3)滴定过程,当溶液变为浅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溶液,滴定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
(4)实验i和实验ii中I2浓度近似相等,则实验i剩余碘固体的质量___________实验ii(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实验测得平衡体系中c(I)=___________mol·L-1,平衡常数K=___________(列表达式即可)
(6)下列关于实验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实验i的碘量瓶在使用前未烘干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i应精准控制加入溶液的体积
C.实验ii吸取上层清液时,不慎吸入碘固体,则测得的K偏大
D.实验ii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K偏大
(7)另外设计实验方案测定平衡常数K:取10.00碘量瓶②中上层清液,加入10萃取并分液。用0.0050溶液分别滴定水层和有机层、消耗溶液的体积为。试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021-05-11更新 | 4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5月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9 .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害气体,可用多种方法进行脱除。
(1)含H2S的酸性溶液对钢管壁的危害如图1所示,钢管壁内部的缺陷处会积聚H2,产生的压力对管壁造成危害。缺陷处产生H2的微观过程可描述为_____

(2)一种转化H2S的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3)一种脱除H2S回收硫磺工艺的两个阶段主要反应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该工艺需控制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参加反应的H2S的物质的量之比n1(H2S):n2(H2S)约为1:2。若n1(H2S):n2(H2S)过大,会导致_______
(4)Fe2(SO4)3溶液脱除空气中H2S并再生的原理如图3所示。

①Fe2(SO4)3溶液脱除空气中H2S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将一定体积含H2S的空气匀速通入Fe2(SO4)3溶液中,反应相同时间,初始Fe3+浓度ρ(Fe3+)及其pH与H2S脱除率的关系如图4所示。当ρ(Fe3+)>10g·L-1,H2S脱除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2021-05-10更新 | 52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0 . 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锌渣主要成分为铁酸锌(ZnFe2O4)和二氧化硅,以及少量的铜、铁、锌的氧化物和硫化物。利用酸溶的方法可溶出金属离子,使锌渣得到充分利用。
(1)铁酸锌酸溶。铁酸锌难溶于水,其晶胞由A、B结构按照1∶1交替累积而成,如图所示。将铁酸锌粉末投入到1L1mol·L-1H2SO4中,保温80℃,匀速搅拌。浸出液中Fe3+和Z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h0.51.01.52.02.5
c(Zn2+)/mol•L-10.100.110.150.210.21
c(Fe3+)/mol•L-10.120.130.160.210.30
①B结构的化学式为___
②铁酸锌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③酸溶时,溶出效率较高的金属离子是___
(2)锌渣酸溶。将锌渣分别在SO2—1mol·L-1H2SO4、1mol·L-1H2SO4以及SO2—H2O三种体系中实验,均保持80℃,匀速搅拌,所得结果如图所示。已知:25℃时,Ksp(FeS)=6.3×10-17Ksp(ZnS)=2.9×10-25Ksp(CuS)=6.3×10-36Ksp(Cu2S)=2.5×10-48;FeS和ZnS可溶于稀硫酸,CuS和Cu2S不溶于稀硫酸。

①在SO2—H2SO4体系中,Zn2+浸出率较高的原因是___
②在SO2—H2SO4体系中,溶渣中Cu2S的质量增加,原因是___
2021-04-21更新 | 62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1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