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平衡的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列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A判断强酸和弱酸NaHCO3溶液显碱性,NaHSO3溶液显酸性可以确定H2CO3是弱酸,无法判断H2SO3是否为弱酸
B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向5mL0.1mol/L,KSCN溶液中加入1mL0.1mol/LFeCl3溶液,达到平衡,然后再加入1mL0.1mol/LFeCl3,溶液红色加深说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比较Ksp(AgCl)和Ksp(AgI)的大小取2mL0.1mol/LAgNO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mL0.1mol/LNaCl溶液,再加入1mL0.1mol/L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Ksp(AgCl)>Ksp(AgI)
D验证菠菜中含有铁元素将新鲜菠菜剪碎、研磨、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菠菜中不含铁元素
A.AB.BC.CD.D
2 . 下列由氯气制取高浓度溶液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制取氯水
C.用装置丙提高浓度D.用装置丁分离出溶液
2022-06-29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的化学性质。
Ⅰ.实验准备:饱和氯水的制备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使用上图装置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室最适合用于处理多余氯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Ⅱ.实验探究
①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3滴溶液,溶液变红色;
②取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3滴溶液,振荡,溶液无现象,再滴加3滴饱和氯水,溶液变黄色。
【发现问题】小组成员针对实验②中溶液未变红色,而呈现黄色的现象展开了探究。
【查阅文献】
i.能将氧化成,硫氰常温下为黄色液体,易挥发,可与水发生反应:
ii.为无色配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一   被氯水氧化成,使溶液呈黄色;
猜想二   加入氯水后部分被氧化为(红色),但由于存在反应:,实验②生成的浓度比实验①的小,溶液在浓度较低时呈黄色。
【验证猜想】
(4)为验证猜想,小组成员设计了以下实验,请补充表格中的操作及现象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实验①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正确
取少量实验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3滴饱和溶液溶液变浑浊猜想一也正确

【提出质疑】
(5)甲同学提出,实验④并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再次探究】
(6)小组成员进行进一步探究,请完成表格中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
滴加3滴蒸馏水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
滴加3滴饱和氯水溶液变橙红色
滴加3滴溶液___________
得出结论i.由实验⑥的现象可以判断:猜想一不正确,
ii.结合实验⑤⑦⑧的现象可以判断:猜想二正确。

【得出结论】
(7)由实验结论可以判断:本实验条件下还原性强弱:___________(填“强于”“弱于”或“等于”)。
2024-01-22更新 | 49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 . 硫代硫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实验室中探究与某些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情况。
资料:i.(紫黑色) 
ii.为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装置编号试剂X实验现象
   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后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溶液一段时间后,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1)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初步判断最终还原为,通过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进一步实验证明最终被氧化为,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氧化性:(同浓度)。但实验②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_____
探究二
装置编号试剂X实验现象
   溶液立即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很快变为黑色沉淀。
(3)实验③中黑色沉淀可能为。通过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白色絮状沉淀变为黑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将溶液逐滴滴入溶液中至过量,该过程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
2023-07-13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根据颜色可判断干燥剂是否已经失效。已知呈粉红色,呈蓝色,为无色。现将溶于水,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存在以下平衡:   ,将该溶液分为三份做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
装置序号操作现象
将试管置于冰水浴中溶液均呈粉红色
加水稀释
加少量固体
以下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由实验①可知:
B.由实验②可推知加水稀释,浓度商Q<K,平衡逆向移动
C.由实验③可知:络合能力比络合能力弱
D.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主要起干燥作用
6 . 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夹持和水浴加热装置略)制备环己酮缩乙二醇。

实验中利用苯—水的共沸体系带出水分,其反应原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以共沸体系带出水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B.当观察到分水器中苯层液面高于支管口时,必须打开旋塞B将水放出
C.管口A是冷凝水的进水口
D.根据带出水的体积可估算反应进度
2023-12-20更新 | 2145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7 . 乙酸乙酯是应用最广的脂肪酸酯之一,是极好的工业溶剂,广泛应用于油墨、人造革生产中。为了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对课本装置进行了改进。已知有关有机物的沸点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组实验装置图

试剂

浓硫酸(98%)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38.0

78.5

118

77.1

Ⅰ.右上方为甲组实验装置图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仪器B球形干燥管的作用除了冷凝外,还可以______
(2)若用同位素标记乙醇中的氧原子,则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装置C中盛放试剂为______,其作用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a.吸收挥发出的硫酸,加快反应速率       b.反应乙酸
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析出       d.吸收部分乙醇
Ⅱ.右侧为乙组装置图,控制加热温度在65℃-70℃,反应一段时间后,分水器中呈现油层水层两层。打开下部玻璃旋塞,可以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同时使上层的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回流进入圆底烧瓶,从而可以提高制备乙酸乙酯的产率。
       
(4)球形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从______口进(填“a”或“b”),
(5)实验过程中,控制分水器旋塞,使水面高度始终处于支管口略向下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有利于有机层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b.不断移出生成的水,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该反应结束的标志是:水层不再增加
2023-06-30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燃煤能排放大量的CO、CO2、SO2,PM2.5(可入肺颗粒物)。污染跟冬季燃煤密切相关,SO2.CO、CO2也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气体,对它们的合理控制、利用是优化我们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
(1)工业上可用CO2和H2反应合成甲醇。已知25°C、101 kPa下:
H2(g)+1/2O2(g)=H2O (g)       △H1=-242kJ/mol
CH3OH+3/2O2(g) =CO2(g)+2H2O       △H2=-676kJ/mol
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3OH(g)与H2O (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还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备甲醇:CO (g) +2H2 (g)CH3OH (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0molCO和20molH2,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 H2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H的生成速率的2倍
b.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体系中H2的转化率和CO的转化率相等
d.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②比较A、B两点压强大小PA____PB(填“>”“<”或“=”)。
③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20 L。如果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0 mol CO和20molH2,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V(B)=________L。
(3)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构成原电池。下图是利用该电池在铁表面镀铜的装置示意图:
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甲中消耗2.24LO2(标准状况)时,乙中a极增重____g。
2017-07-22更新 | 31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