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H2O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Cr3+为绿色。
回答下列问题:
(1)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
(2)试管Ⅰ中溶液橙色___________(填“加深”或“变浅”),判断的理由为___________
(3)Ⅰ→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试管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K+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试管Ⅳ中溶液为___________色。
(6)若向试管Ⅳ中加70%H2SO4溶液至过量,此时溶液呈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
2024-01-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Ⅰ.分别取40mL0.50mol/L盐酸与4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除烧杯、量筒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若某同学通过该实验测定出中和热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B.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C.将盐酸错取为等浓度的醋酸
Ⅱ.为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KI溶液、溶液、淀粉三种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滴入溶液后溶液变蓝)
向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及用量/mL
0.1mol/L KI溶液0.1mol/L H2O2溶液0.1mol/L H2SO4溶液淀粉溶液H2O时间/s
25℃20.010.05.01.00.0t1
40℃20.010.05.01.00.0t2
25℃20.05.05.01.0Vt3
(3)写出混合溶液中滴入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表中的V=___________mL,t1、t2、t3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
(5)某同学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他向5mL 0.1mol/L K2Cr2O7溶液中加入几滴5mol/L NaOH溶液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
3 . 1776年,法国化学家LaVoisier首次确定硫元素。自然界天然的硫单质主要存在于火山区,发生反应如下(ab均大于0):ⅰ.
ⅱ.。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   _______kJ/mol。推测a____b或(填“>”“<”或“=”)。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的气体,仅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
B.增大硫单质的质量,逆反应速率会增大
C.达到平衡后,适当升温,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D.平衡后充入少量惰性气体(不反应),平衡向左移动
(3)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仅发生反应①,达到平衡后,测得。温度保持不变,压缩容器至1L且保持体积不变,达到新平衡时_______mol/L。
(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测得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投料比关系如图所示。

①代表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_______
②解释曲线Ⅱ变化趋势:_______
(5)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体系中有,平衡时总压强为21kPa。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_______。(不要求带单位,可用分数表示,提示:用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分压等于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 . 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ΔH=-58kJ/mol。T℃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g)和6molH2(g),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1)下列不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断裂2molO—H键的同时,断裂2molC=O键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不再变化
e.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
(3)3min时,v(CO2)_______v(CH3OH)(填“>”、“<”或=)。
(4)T℃时,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5)若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13min时,向容器中充入1molCO2(g)和1molH2O(g),此时,该反应的v_______v(填“>”、“<”或=)。
(6)已知有关键能(断裂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的数据如下,由此可计算表中a=_______
化学键H—HC—OC=OH—OC—H
键能/kJ·mol-1436343a465413

2022-08-25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的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基态氮原子有___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肼是一种高能燃料。已知各共价键键能如表:
N≡NO=ON−NN−HO−H
键能(kJ/mol)946497193391463

N2H4(g)+O2(g)N2(g)+2H2O(l) ∆H=___________ kJ/mol,(注:肼的结构式为: )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如图1,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若图1反应中NO与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为达到最佳的脱硝效果(分析图2),应采取的条件为___________(填温度和负载率数值)。
(4)CaSO3与Na2SO4混合浆液可用于脱除NO2,反应过程为:
Ⅰ.CaSO3(s)+SO(aq)CaSO4(s)+SO(aq)
Ⅱ.SO(aq)+2NO2(g)+H2O(l)SO(aq)+2NO(aq)+2H+(aq)
浆液中CaSO3质量一定时,Na2SO4的质量与NO2的去除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a点后NO2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检测烟道气中NOx含量的步骤如下:
Ⅰ.将VL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H2O2溶液中,使完全被氧化为NO
Ⅱ.加水稀释至100.00mL,量取20.00mL该溶液,与V1mL c1 mol·L1 FeSO4标准溶液(过量)充分混合;
Ⅲ.用c2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Fe2+,终点时消耗V2mL。
①某同学设计的如图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a.      b.        c.
②滴定过程中有下列反应:3Fe2++NO+4H+=NO↑+3Fe3++2H2O, MnO+5Fe2++8H+=Mn2++5Fe3++4H2O,判断下列情况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___________
b.读取KMnO4标准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___________
2021-12-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煤炭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干馏反应中ΔS___0(填“>”、“<”或“=”)。
(2)煤的液化的原理是C(s)+H2O(g)CO(g)+H2(g) ΔH=akJ/mol;CO(g)+2H2(g)CH3OH(l) ΔH=bkJ/mol。则反应C(s)+H2O(g)+H2(g)CH3OH(l)的ΔH=___kJ/mol。
(3)煤的气化的原理是C(s)+2H2(g)CH4(g) ΔH。在1L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碳,并充入2molH2,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①有关图1、图2的说法正确的有___(填字母)。
a.p1<6MPa b.T1<1000K
c.ΔH>0                    d.工业生产中,当温度为T2时,压强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②图2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p=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煤可以生产水煤气。如图是反应CO(g)+H2O(g)H2(g)+CO2(g) ΔH<0中CO和CO2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曲线,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写出1种即可);若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在图中t4~t5区间内画出CO、CO2浓度变化曲线,并标明物质名称(假设各物质状态均保持不变)___
2021-12-15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某小组设计实验研究单一组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过程】

(1)待试管a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
(2)实验I:研究增大反应物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
取少量试管a中棕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饱和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增大浓度,导致Q_______K(填“>”或“<”),平衡向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实验Ⅱ:研究增大生成物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将方案补充完整。_______
②能够证明增大生成物浓度导致平衡移动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实验反思】
(4)实验I、II从不同的角度佐证了是一个可逆反应。
角度1:证明反应物不能完全被消耗,存在限度。相应的实验为_______。(填“I”或“II”)
角度2:_______
8 . 乙酸丁酯的物理性质如表。
乙酸1-丁醇乙酸丁酯
熔点(℃)16.6-89.5-73.5
沸点(℃)117.9117126.3
密度(g/cm3)1.050.810.88
水溶性互溶可溶(9g/100g水)微溶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丁酯。

(1)仪器A的名称___
(2)写出制取乙酸丁酯的化学方程式:__
(3)该实验中生成物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__(写出一种结构简式)。
(4)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写出两条)。
(5)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示的操作中,需要的是__(填答案编号)。

(6)用60g乙酸与37g1-丁醇反应,实验中得到乙酸丁酯的质量为40.6g,则乙酸丁酯的产率为___
2020-07-18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