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微生物脱盐池是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生物电化学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同时实现海水淡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当消耗标况下氧气11.2L时,透过X、Y交换膜的离子总数是
C.负极反应为
D.Y为阴离子交换膜
2024-05-18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2 . 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现液态的、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盐,也称为低温熔融盐。一种以离子液体为电解质溶液的铝—磷酸铁锂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放电时,磷酸铁锂电极中锂元素被氧化
C.放电时,铝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D.充电时,电子由Al电极经离子液体流向磷酸铁锂电极
2024-05-0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卷-高中化学
3 . 资料显示,I2-KI溶液可以清洗银镜。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银镜在I2-KI溶液中的溶解情况。
已知:I2微溶于水,易溶于KI溶液,并发生反应I2+II(棕色),I2和I氧化性几乎相同;[Ag(S2O3)2]3−在水溶液中无色。
探究1:I2-KI溶液(向1mol·L−1KI溶液中加入I2至饱和)溶解银镜
【实验i】

(1)黄色固体转化为无色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能证明②中Ag已全部反应、未被包裹在黄色固体内的实验证据是_____
探究2:I2-KI溶液能快速溶解银镜的原因
【实验ii~iv】向附着银镜的试管中加入相应试剂至浸没银镜,记录如下:
序号加入试剂实验现象
ⅰi4mL饱和碘水(向水中加入I2至饱和,下同)和少量紫黑色I2固体30min后,银镜少部分溶解,溶液棕黄色变浅;放置24h后,与紫黑色固体接触部分银镜消失,紫黑色固体表面上有黄色固体,上层溶液接近无色;搅拌后,银镜继续溶解
ⅱi4mL饱和碘水和0.66gKI固体(溶液中KI约1mol·L−1)15min后银镜部分溶解,溶液棕黄色变浅;放置24h后,试管壁上仍有未溶解的银镜,溶液无色
iv4mL1mol·L−1KI溶液放置24h,银镜不溶解,溶液无明显变化
(3)ⅰi中,搅拌后银镜继续溶解的原因是_____
(4)由i、iii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5)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
探究3:I的作用
【实验v】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左图搭好装置,接通电路,检流计指针向
右微弱偏转,检流计读数为amA;
2.向石墨电极附近滴加饱和碘水,指针继续向
右偏转,检流计读数为bmA(b>a);
3.向左侧烧杯中加入_____,指针继续向右偏转,检流计读数cmA(c>b),有_____生成。
说明:本实验中,检流计读数越大,说明氧化剂氧化性(或还原剂还原性)越强。
(6)步骤1接通电路后,正极的电极反应物为_____
(7)补全步骤3的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
(8)综合上述探究,从反应速率和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i中I2-KI溶液能快速全部溶解银镜的原因:_____
4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表面变黑的银器浸泡到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银器与铝接触,一段时间后,银器变得光亮如新构成原电池,硫化银得电子被还原成单质银

B

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加热放出气体气体成分一定只有

C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试管里出现凝胶非金属性:Cl>Si

D

将铁与水蒸气反应所得的固体用过量盐酸溶解,然后再加入少量溶液,生成蓝色沉淀铁与水蒸气反应所得的固体中一定有铁粉剩余
A.AB.BC.CD.D
2024-04-0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极材料(LiFePO4、导电石墨、铝箔)中回收锂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Li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煮沸时与水发生反应
A.旧电池拆解前进行充分放电是因为放电可使Li+在负极富集
B.“氧化”时,H2O2可用KClO3代替
C.“氧化”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LiFePO4+H2O2+2HCl=2LiCl+2FePO4+2H2O
D.“系列操作”具体包括水浴加热、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2024-03-23更新 | 32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有机物作电极材料的水系二次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充电时a接电源正极
C.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为:
D.放电时每转移,右室离子数目增加
2024-03-17更新 | 63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高中、南宁三中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联考化学试题
7 . 生物制剂企业等制造业的尾气H2S有多种回收利用方法。其中一种原电池回收法的原理如图所示,产物之一为固体硫。

(1)当“负载”为电热丝时,每当处理1molH2S废气,电路中通过电子_______mol,装置整体放热akJ。请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是________
A.电极乙是正极
B.电极甲发生反应:2H2S-4e-=4H++S2
C.体系中H+从电极乙经电解质膜迁移至电极甲
D.该装置可将废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甲电极生成的S2会填充电极的孔隙,降低电极对气体的吸附作用。下列试剂可用于洗脱S2的是________
A.水B.四氯乙烯C.氢氧化钠溶液D.稀硫酸

另一种处理H2S的工艺是利用反应:CH4(g)+2H2S(g)CS2(g)+4H2(g)。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molCH4和0.2molH2S,平衡后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
   
(4)曲线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升高温度,K值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判断理由是________
(5)下列物理量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混合气密度不变
B.混合气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C.n(CH4):n(H2S)不变
D.断裂2molH-S键的同时,断裂2molH-H键
(6)800℃(曲线a、c交点)达到平衡时,H2S转化率为_________
(7)该反应经历两步基元反应,则该反应涉及的过渡态有________组,中间体有________组。
2023-09-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8 . 锂与生活息息相关,个人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蓝牙耳机等数码产品中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中就含有丰富的锂元素。锂晶胞为最密六方堆积(如图),图中底边长为apm,高为bpm,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结构中含有6个Li原子
B.该结构中Li的配位数为6
C.锂晶体的密度为
D.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
9 . 高电压水系锌—有机混合液流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
B.充电时,电路中转移2mole-,中性电解质NaCl的物质的量增多2mol
C.放电时,1molFQ转化为FQH2转移2mol电子
D.充电时,m接外接电源的负极,n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2023-06-03更新 | 42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10 . 小组同学探究+3价铬元素和+6价铬元素的相互转化。
资料:(绿色)、(灰绿色,不溶于水)、(橙色)、(黄色)、(砖红色,难溶于水)
实验Ⅰ:向2mL0.1mol/L溶液中滴入2mL3%溶液,无明显变化,得到溶液a.取少量溶液a,加入溶液,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实验Ⅱ:向溶液a中加入2mL10%NaOH溶液,产生少量气泡,水浴加热,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气体为,溶液最终变为黄色。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约为3,再加入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1)实验Ⅱ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实验Ⅱ中溶液变黄生成的原因是将+3价铬元素氧化为,乙同学认为该说法不严谨。
①乙的理由是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否定了乙的猜想,___________(填操作),溶液未变成黄色。
(3)对比实验I和Ⅱ,小组同学研究碱性环境对+3价铬元素或性质的影响。
①提出假设:
假设a:碱性增强,的氧化性增强
假设b:___________
参与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据此分析,假设a不成立。
③设计实验证实假设b,画出实验装置图(注明试剂)并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
实验Ⅲ:向实验Ⅱ中的黄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3%溶液,溶液最终变为绿色,有气泡生成。
(4)实验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综上,在+3价铬元素和+6价铬元素相互转化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023-05-11更新 | 66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