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烯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通过下列实验装置与实验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实验目的

验证石蜡油分解产物中是否含有乙烯

制备NaHCO3晶体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锥形瓶中有白色晶体析出

选项

C

D

实验目的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

制备无水氯化镁固体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混合溶液温度升高至不再变化

硬质玻璃管内的白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A.AB.BC.CD.D
2 .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结论
A检验是否含碳碳双键向装有溴水的试管中加入样品,振荡溴水褪色含有碳碳双键
B探究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检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pH温度高的溶液pH值更小温度升高促进水解平衡正移
C检验某固体试样中是否含有取固体试样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少量溶液,加热没有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不存在
D

比较的稳定性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两种有机物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时的温度变化。

生成环己烷的温度较低

更稳定

A.AB.BC.CD.D
2024-05-2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三模)化学试题
3 .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下列有关方案设计、实验现象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结论
A比较Cu和Fe的金属性强弱取同浓度的①、②溶液,滴加同浓度氨水①先沉淀后溶解,②沉淀后不溶解金属性:Cu<Fe
B检验己烯中的碳碳双键取少量己烯,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上下两层均无色己烯中含碳碳双键
C比较配离子的稳定性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里加2滴,然后再加2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由黄色变血红色形成的配离子更稳定
D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将2mL 0.1mol/L 溶液(A)浸入0℃水浴中、2mL 0.05mol/L 溶液(B)浸入50℃水浴中,再同时滴加0.1mol/L稀硫酸2mLB溶液比A溶液先出现浑浊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A.AB.BC.CD.D
昨日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4 .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下列方案设计、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结论
A探究金属Na、Ca的金属性强弱将金属Na、Ca分别切成体积相等的颗粒,投入蒸馏水中金属Na与水反应更加剧烈Na的金属性强于Ca
B判断AlCl3的化学键类型将AlCl3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验AlCl3溶液可导电AlCl3中含有离子键
C探究浓硝酸与炭在加热条件下能否反应将红热的木炭投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炭与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O2
D探究有机物中官能团之间的影响分别向丙烯酸乙酯(CH2=CHCOOCH2CH3)和α-氰基丙烯酸乙酯[CH2=C(CN)COOCH2CH3]中滴入水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快速固化氰基活化双键,使其更易发生加聚反应
A.AB.BC.CD.D
2024-03-21更新 | 105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4届高三二模联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浸泡在热水中的烧瓶内红棕色加深
②浸泡在冷水中的烧瓶内红棕色变浅
①升高温度,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②降低温度,的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B

验证的水解程度比

溶液大于溶液的水解程度比

C

检验有碳碳双键

溴水褪色有碳碳双键

D

探究的性质

圆底烧瓶中形成喷泉,溶液显红色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A.AB.BC.CD.D
2024-04-18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6 . 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现象结论
A探究有机物中官能团之间的影响分别向丙烯酸乙酯和氰基丙烯酸乙酯中滴入水,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快速固化氰基活化双键,使其更易发生加聚反应
B比较的氧化性向酸性溶液中滴入溶液,紫红色溶液变浅并伴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氧化性:
C纤维素水解实验将脱脂棉放入试管中,滴入硫酸捣成糊状,后用溶液调至碱性,加入新制悬浊液,无砖红色沉淀产生纤维素未发生水解
D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混合溶液中加入浓硫酸,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价和价硫可归中为0价
A.AB.BC.CD.D
2023-03-18更新 | 2198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7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分别将2-丁烯和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鉴别2-丁烯和二氧化硫
B常温下,铁片投入浓硝酸中制备少量
C将含少量气体通入浓硫酸中提纯
D将氯气通入硫化氢溶液中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
A.AB.BC.CD.D
2022-03-24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北省新高考测评卷(二)
8 .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杂质B.比较碳酸与苯酚酸性强弱
C.验证石蜡油分解的产物含有不饱和烃D.熔化Na2CO3固体
2021-05-20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9 . 瑞尼镍是一种多孔活性金属镍,某兴趣小组用瑞尼镍作催化剂制取氢化肉桂酸:

已知:①金属镍(Ni)常温难以被氧气氧化;
②瑞尼镍孔隙会吸附大量氢气而活化,活化的瑞尼镍接触空气易自燃。
实验步骤如下:
I.制取瑞尼镍:在烧杯中加入浓NaOH溶液,在冰水浴中分批加入铝镍合金(1:1),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分离得到瑞尼镍,保存于无水乙醇中。
II.用如图装置(夹持、搅拌及加热装置省略)制取氢化肉桂酸,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往三颈烧瓶中加入ag肉桂酸、一定量乙醇和I中制得的瑞尼镍。
②通过反复抽气与充气将装置内空气替换成氢气,关闭K3、K2,打开K1,充入氢气至储氢筒充满氢气,……
③搅拌并加热三颈烧瓶,充分反应后分离出氢化肉桂酸。
回答以下问题:
(1)铝镍合金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制取瑞尼镍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合金中铝含量过低会减少瑞尼镍的孔隙数量
C.分离得到活性瑞尼镍的方法:过滤
D.检验活性瑞尼镍的方法:取少量样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乙醇,放置于空气中,观察现象
(3)将步骤②的操作补充完整:_______
(4)三颈烧瓶加热的方式为_______。反应过程中,保持长颈漏斗中液面始终高于储氢筒内液面较多的目的:将储氢筒内的氢气压入三颈烧瓶、_______。判断反应已充分进行的现象为_______
(5)若参加反应的氢气体积为bmL(标准状况),则氢化肉桂酸的产率为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
(6)从三颈烧瓶中分离出瑞尼镍,得到混合液。从混合液中回收乙醇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10 .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A工业上用SiO2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备粗硅生成可燃性气体,得到黑色固体粗硅非金属性:C>Si
B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1mol•L-1和0.1mol•L-1CH3COONH4溶液的pH测得pH都等于7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分别向等体积0.01mol•L-1和0.1mol•L-1KMnO4溶液中通入足量SO2,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0.1mol•L-1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更短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D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石蜡油,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逐渐褪色验证石蜡油裂解一定有烯烃生成
A.AB.BC.CD.D
2021-06-03更新 | 86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三)理综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