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应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某小同学通过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并回答问题。
[观察]
(1)Na2CO3和 NaHCO3均为_______色的固体,
(2)从物质的类别来看, Na2CO3和NaHCO3均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类,能溶于水,可与部分______________、盐等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实验过程]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数据或者现象
实验I利用传感器探究两种物质分别溶水时的温度变化
实验II探究两种物质得到热稳定性
一段时间后,A中无明显现象,B中…
实验III探究两种物质分别与盐酸反应
A中开始无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B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3)实验II试管B中的现象为_______
[分析与解释]
(4)实验I所得实验数据证明,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
(5)实验II中的现象证明,Na2CO3的热稳定性_______(填“强”或“弱”)于NaHCO3
(6)实验III中的现象证明,Na2CO3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一步:CO+ H+=HCO;第二步:_______
2 . 为了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步骤①,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2)步骤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
(3)步骤③,试剂M为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溶液中淀粉_______ (填“ 没有”、“部分”或“完全”)水解成葡萄糖。
3 . 实验小组探究某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的价态。
【查阅资料】
KSCN中的硫元素为价,易被氧化为价。
【实验过程】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Ⅰ无明显变化
实验Ⅱ溶液变红
【分析与解释】
(1)由实验Ⅰ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Ⅱ中的现象,可以断定该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的价态为价,滴加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Ⅱ中溶液红色褪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小组同学为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如下对照实验:向1mL 0.1 KSCN溶液中加入足量5% 溶液,再加入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证实了小组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2021-06-20更新 | 612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化学试题
4 . 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并放出热量,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向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制取氨气并探究其性质(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装置中的干燥剂为___________
(2)装置如图Ⅱ所示,用于收集氨气,装置应连接__________(填“”或“”)。
(3)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为___________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向装置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装置中溶液颜色为____________
5 . 某同学研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良好)。
步骤I步骤II步骤III

如图组装仪器并加入药品,分液漏斗旋塞关闭,U型管左侧无气体将铜丝下移,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产生无色气体,溶液逐渐变蓝,当液面低于铜丝时,反应逐渐停止将铜丝上移,打开分液漏斗旋塞,U型管内气体进入分液漏斗立即变为红棕色,待气体全部进入分液漏斗后关闭旋塞
(1)HNO3中的氮元素为+5价,是氮元素的最高价态,HNO3具有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步骤III中分液漏斗内的红棕色气体是_______
(3)补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Cu+8HNO3(稀)=3Cu(NO3)2+_______↑+4H2O

(4)上述实验过程中,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取并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
反应的方程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探究]
(1)上述制取氯气的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__
(2)B装置中物质的作用是______(填“干燥剂”或“氧化剂”)。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若要制取标准状况下2.24L的,需要的质量为_______g。
[实验讨论]
(5)有些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持有不同看法。
甲同学认为:B装置多余的
乙同学认为:B装置必需的
你认为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
[结论分析]
(6)实验现象表明,C装置中干燥的红纸不褪色,D装置中湿润的红纸褪色,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或“HClO”)
[知识应用]
(7)氯气可用来制取很多重要化合物。写出有氯气制取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22-09-05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小组同学为验证NaHCO3受热分解的产物,设计如图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1)实验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HCO3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含有___
(2)实验Ⅰ中,加热试管a至不再产生气体,观察到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有白色固体剩余。为验证剩余白色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Ⅱ,观察到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证明白色固体为Na2CO3。试剂X是___
(3)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依据上述实验,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可采用的方法是__
2021-06-28更新 | 787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2021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
8 . 集气瓶内装有红棕色气体,加入足量蒸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气体颜色消失,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则该气体是
A.NOB.C.D.
2023-01-03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2018-2019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化学试题
9 .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取并探究Cl2的性质,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
(1)装置(Ⅰ)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Ⅱ)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Ⅲ)中的实验现象与分析:
①对甲、乙两处红纸花颜色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甲不褪色,乙褪色                           B.甲褪色,乙不褪色
②对比甲、乙两处实验现象,可知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_______(填“Cl2”或“HClO”)。
③丙处淀粉KI试纸变为_______(填“蓝色”或“红色”),其中Cl2和KI发生反应,补充完整下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从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实验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是_______
(5)用8.7gMnO2固体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可生成Cl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理论上最多为_______L。(已知MnO2的摩尔质量为87g/mol)
[知识应用]
Cl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Cl2溶于水得到氯水,氯水中HClO的浓度越大杀菌能力越强。
(6)已知25℃时,氯水中Cl2(溶于水的氯气分子)、HClO、三种微粒所占百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则用Cl2处理饮用水时,溶液的pH最佳控制范围是_______(填标号)。

A.3~5.5                                 B.5.5~7.5
10 .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按下图装置所示操作,观察到有色布条不褪色,则A中的试剂为
A.水潮B.盐酸C.浓硫酸D.氯化钠溶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