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
(2)气球的作用是____
2024-06-1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卷(A)
2 . 化合物A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已知:无色气体B高温下分解得到的混合气体X,在相同条件下体积增大到原来的1.5倍;无色气体G为单质,混合气体Z呈红棕色。
(1)化合物A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无色晶体A受热分解生成无色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F→Y过程中棕黑色固体溶解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检验白色固体E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
2023-08-08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化学试题
3 . 回答下列问题:
I.某小组研究Na2S溶液与KMnO4溶液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I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紫色变浅(pH>1),生成棕褐色沉
淀(MnO2)
溶液呈淡黄色(pH≈8),生成浅粉色沉淀(MnS)

资料:单质硫可溶于过量硫化钠溶液,Na2S2溶液呈淡黄色。
(1)根据实验可知,Na2S具有_______性。
(2)甲同学预测实验I中S2- 被氧化成SO
①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的预测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②乙同学取实验I中少量溶液进行实验,检测到有SO,得出S2- 被氧化成SO的结论,丙同学否定了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
③同学们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证实该条件下MnO的确可以将S2- 氧化成SO

右侧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连通后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____(填操作和现象)。
II.甲烷和甲醇的燃料电池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3)甲醇燃料电池(简称DMFC)由于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可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DMFC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通入a物质的电极是原电池的__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4)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氯化钠溶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U形管中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800mL。闭合K后,若每个电池中甲烷通入量为0.224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_______(法拉第常数,若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电解后U形管中溶液的pH为_______(假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不变)。
2023-03-07更新 | 4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化学试题
4 . 为证明AgCl溶于水存在溶解平衡,取1 mo/LKCl溶液10 mL,向其中加入0.2 mol/LAgNO3溶液1 mL,充分反应后将浊液过滤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向滤液中放入Mg条ⅰ.滤液澄清透明,用激光照射有丁达尔现象。
ⅱ.放入Mg条后,立即有无色气泡产生,气体可燃,滤液中出现白色浑浊,ⅲ.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棕褐色浑浊物。Mg条表面也逐渐变为棕褐色。产生气泡的速率变缓慢

已知:①AgOH不稳定,立即分解为Ag2O (棕褐色或棕黑色),Ag粉为黑色;
②AgCl、Ag2O可溶于浓氨水生成 [Ag(NH3)2]+(银氨溶液),Mg、Ag不溶于浓氨水。
(1)实验A中的滤液所属分散系为___________。现象ii中无色气泡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现象iii中,导致产生气泡的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判断Mg条表面的棕褐色物质中含有Ag和Ag2O。
①设计实验检验Ag:取实验A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浓硝酸,产生棕色气体和白色不溶物。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棕褐色固体中产生Ag的原因:___________。实验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___________
②设计检验棕褐色物质中有Ag2O,实验方案是:取实验A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用蒸馏水洗净后,加入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中浸泡,取上层清液于葡萄糖溶液中,水浴加热,若有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则证明Ag2O存在。
(4)探究AgI转化为AgCl,设计实验如下:
装置步骤电压表读数
ⅰ.如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试剂,闭合Ka
ⅱ.向B中滴入AgNO3(aq),至沉淀完全b
ⅲ.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NaCl(s)c
ⅳ.重复ⅰ,再向B中加入与iii等量NaCl(s)d

已知: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电压表读数a>b,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综合实验现象能说明AgI转化为AgCl,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2022-05-06更新 | 3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把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依次通过烧碱溶液和浓硫酸,最后剩下的气体是________;如果把原混合气体先通过烧碱溶液,然后再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浓硫酸,最后剩下的气体是________
2020-02-1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北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预测检测(二)化学试题
6 . 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0.1 mol·L-1的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
(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现象
向装置I的锥形瓶中加入MnO2固体,向装置I的____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连接装置I、Ⅲ,打开活塞装置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装置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向装置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装置Ⅱ、Ⅲ,点燃酒精灯装置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向装置Ⅱ中加入____,向装置Ⅲ中再加入适量0.1mol·L-1的H2SO4溶液,连接装置Ⅱ、Ⅲ,点燃酒精灯装置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甲、乙、丙三组实验推测,甲实验中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为了验证推测,可将装置I中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填字母)溶液中,依据实验现象来证明白雾中含有H2O2
A.酸性KMnO4B.FeCl2C.H2S
(5)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的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4KI+O2+2H2O=2I2+4KOH。该小组同学取20 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造成的,请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____________;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_______(填编号)。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盐酸      D.稀硫酸
8 . 甲、乙组同学分别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甲组探究Cl与Na2SO3 溶液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①写出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该装置的不足之处除无尾气吸收装置外,另一处是______________

③Cl2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④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证明洗气瓶中的Na2SO3已被氧化_________
(2)乙组探究乙酸乙酯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NaOH 溶液中的水解速率。取四只大小相同的试管,在试管外壁贴上体积刻度纸,按下表进行对照实验。在两种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加热相同时间后,记录酯层的体积来确定水解反应的速率
实验试剂试管I试管II试管Ⅲ试管IV
乙酸乙酯/mL1V1V2V3
1mol/L NaOH/ mLV430V5
蒸馏水/mL0V652

⑤请完成上表,其中V2=______,V4=______,V5=_______
⑥实验中,可用饱和食盐水替代蒸馏水,以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但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替代蒸馏水,其原因是____ ;实验中,试管IV比试管II中的酯层减少更快,其原因有:温度高速率快,还可能有_________。 (乙酸乙酯沸点 为77.1℃)
2018-01-04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八校”2018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
14-15高三上·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9 . 为验证氧化性Cl2>Fe3+> 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 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V.打开K3和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B中溶液是否还有Fe2+的方法之一是: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含有+3价铁元素的配合物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第III步B中的黄色溶液中通入H2S气体,会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制取的SO2通入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可使溶液褪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不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B溶液中 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有SO42-
既有Fe3+又有Fe2+有SO42-
有Fe3+无Fe2+有Fe2+

(6)将B中的FeCl2溶液换成100 mLFeBr2溶液并向其中通入1.12 LCl2(标准状况下),若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