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

已知:浓盐酸与固体混合会产生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B.B中溶液变黄色,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单质
C.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实验过程Ⅲ为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滴加溶液后充分振荡试管D,观察到D中溶液变蓝,即证明了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2 . 探究硫元素及常见含硫物质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A溶液加入溶液,振荡出现乳白色浑浊,产生气体生成硫单质,不能证明有氧化性
B将铜丝放入浓硫酸中,加热开始时铜丝表面变黑,产生无色气体,后黑色固体溶解由氧化还原规律可知黑色固体一定是
C久置于空气中的水溶液出现乳白色浑浊不稳定,易分解
D0.5g硫粉和1.0g铁粉混合均匀,在石棉网上堆成条状,用灼热的玻璃棒接触混合粉末的一段粉末呈红热状态,持续反应,冷却后得到黑色固体硫粉与铁粉接触面积大,反应放热,生成黑色
A.AB.BC.CD.D
2024-02-28更新 | 50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 浙江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3 .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Na2C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非金属性:Cl > C > Si
B.若A为较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紫色褪去
C.若A为较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有Na2S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D.装置D起干燥气体作用
4 . 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对物质性质的研究,常遵循以下基本程序:①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②预测物质的性质③实验和观察④解释和结论。例如在研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中,先通过观察,得出氯气的物理性质,然后预测其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并进行探究,最后比较并得出结论。某同学将Na2O2分别与H2O和浓盐酸反应,有如下现象,
实验序号使用药品现象
Na2O2、H2O①试管壁发热;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Na2O2、浓盐酸①试管壁发热;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③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同学在研究Na2O2的性质时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B.反应Ⅰ、Ⅱ均为放热反应
C.根据反应Ⅱ的实验现象推测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l2(呈黄绿色)
D.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H2O=2NaOH+O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将1.95gNa2O2加入水中,反应后配成50mL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操作            
现象溶液变红色,20秒后褪色ⅰ.产生大量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ⅱ.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褪色
ⅰ.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
ⅱ.溶液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A.由实验可知,Na2O2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B.②、③溶液褪色与浓度较大有关
C.若向①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盐酸,溶液将变红
D.若向④中继续滴加盐酸或溶液,溶液均可能褪色
6 . 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中的水可除去和硝酸蒸气B.当④中红棕色气体消失时,再点燃酒精灯
C.因反应生成,故无需尾气处理D.④中红色固体变黑说明能氧化
2023-07-06更新 | 68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金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