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化合物(YW4)2X2Z4·W2Z为无色柱状晶体,受热易分解,已知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和为22,X、Y、Z为同一周期相邻元素。可利用下图装置检验该化合物分解出的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产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W4)2X2Z4的物质类别为正盐
B.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C.反应开始前通入Y2,可以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干扰产物的检验
D.装置中两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两种由X、Z组成的物质
2 .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研究其性质,所用实验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向外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进一步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猜测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O、和CuS,针对产生的黑色物质,该小组同学利用装置A用不同浓度的浓硫酸与铜反应继续实验探究,并获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已知:、CuS不溶于稀硫酸。
硫酸浓度/(mol·L)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15约150约236
16约140约250
18约120不消失
A.取黑色物质洗涤、干燥后称量,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再取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含CuO
B.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有生成
C.相同条件下,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易消失
D.硫酸浓度为16 mol/L时,先升温至:250℃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避免产生黑色物质
2024-04-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化学试题
3 . 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氢氧化钠能吸收NO2,但不能吸收NO。某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B.滴加浓硝酸前要先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氮气
C.②中的试剂为水
D.⑥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2021-05-08更新 | 581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化学测试题
4 . 同学们探究不同金属和浓硫酸的反应。向三等份浓硫酸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片,加热,用生成气体进行下表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金属为铜金属为锌金属为铝
点燃不燃烧燃烧燃烧
通入酸性溶液褪色褪色褪色
通入溶液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出现黑色沉淀
通入品红溶液褪色褪色不褪色
已知:(CuS为黑色固体);可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铜片的实验中,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气体是
B.加入铝片的实验中,燃烧现象能证明生成气体中一定含
C.加入锌片的实验中,生成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D.金属与浓硫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三种价态()疏元素间的相互转化。可以选用的试剂有:①水溶液、②浓硫酸、③稀硫酸、④溶液、⑤溶液、⑥氯水(浅黄绿色)、⑦铜片、⑧稀盐酸、⑨溶液。
实验序号预期的价态转化选择的试剂
(填入试剂编号)
实验现象
1④⑥
2i___________ii___________
3①⑤出现浑浊
4④⑤无明显现象
5iii___________
(1)补全实验表格i ___________ ,ii ___________,iii ___________
(2)实验5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1中的转化,甲同学设计实验a: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足量溶液,观察现象。
①实验a的目的是通过检验___________,证明转化得以实现。
②加稀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还需要补充实验b:取等量的溶液,向其中先加过量稀盐酸,再加足量溶液,观察现象。
③补充实验b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综合实验a和b,实验1中转化得以实现的证据是___________
(4)丙同学分析实验3和实验4现象不同的原因,在实验4中又添加了一种试剂___________(填试剂编号),出现浑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24-05-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考)试题
6 . 研究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如下(加持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
装置编号试剂a现象

4mL浓硝酸(过量)铜片完全溶解,溶液变绿,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
4mL稀硝酸(过量)铜片完全溶解,溶液变蓝,液面上方气体呈浅红棕色。

(1)实验Ⅰ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实验Ⅱ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对实验Ⅰ所得溶液呈绿色,而实验Ⅱ所得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提出猜想。
查阅资料:i.溶于浓硝酸后呈黄色;
ii.是弱酸,不稳定。
猜想一:溶于浓硝酸,与蓝色溶液混合而呈现绿色。
猜想二:电离出的结合为(绿色)。
①向浓硝酸中通入,现象是___________,滴加少量蓝色溶液后呈绿色,证实猜想一合理。
②研究猜想二是否为实验Ⅰ所得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实验如下。

Ⅰ.证明溶液A中含有的证据是___________
Ⅱ.向溶液B中滴加少量硝酸,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结果表明,猜想二不是实验Ⅰ所得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024-04-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7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成(棕黑色)、(绿色)、(紫色)。
ii.浓碱条件下,可被还原为
iii.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IIIIII
物质a5%NaOH溶液40%NaOH溶液
通入前C中实验现象得到无色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通入后C中实验现象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___________
(2)通入前,II、III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补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I、II通入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
___________
②在碱性条件下二价锰可以被氧化到更高价态。
(4)根据资料ii,II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针对原因二小组同学做如下探究:
序号IVV
操作取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溶液取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
现象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缓慢加深
IV中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III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分析IV、V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4-04-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8 . 某同学研究浓硝酸的氧化性,做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操作

1:2

1:2

实验现象

铜片迅速溶解,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成绿色滴入硝酸后,溶液变为红色,一段时间后,溶液褪为无色。
资料:
i.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价、价、价。
ii.的性质类似卤素离子,能被氧化为黄色的可聚合为红色的
(1)写出实验Ⅰ中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甲同学对实验Ⅱ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猜想,浓硝酸氧化了,其理论依据是______
甲同学为证明猜想,做了如下实验Ⅲ
实验Ⅲ:

(3)向浓硝酸中滴加溶液,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推测红棕色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4)研究的转化产物:
实验Ⅳ:
a.将实验Ⅲ中的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量溶液,不褪色。
c.另取少量实验Ⅲ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①通过证实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证据是______
中,溶液中加入溶液以增大浓度的目的是______
③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转化的最终产物中一定有______
2024-05-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实验室用浓硫酸与铜丝加热生成的制备少量并检验性质。

Ⅰ.生成并检验性质
操作及现象:点燃酒精灯,试管ⅰ中有白雾生成,铜丝表面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溶液红色褪去,试管ⅲ中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将铜丝抽离硫酸并停止加热。
(1)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ⅱ中现象说明具有______作用。
(3)若将试管ⅲ与试管ⅱ位置互换,石蕊溶液变为红色能否作为是酸性氧化物的证据?说明理由:______
Ⅱ.制备并检验性质
(4)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进行实验:

①A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______性。
②B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C中无明显现象,甲同学通过检测的生成证明发生反应:取1mL C中溶液于试管中,______(填试剂、操作和现象)。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没有排除的影响,设计对比实验:______
综合甲、乙同学的实验可知,能将氧化。
10 . 某化学小组研究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下列实验中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均在注射器中完成,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序号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
实验1加入适量铜片与2mL的浓硝酸。反应剧烈,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立即呈绿色。
实验2加入过量的铜片与2mL0.5mol/LHNO3溶液。产生无色气泡,溶液逐渐变为蓝色。注射器中的气体始终无色。反应结束后,向注射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
实验3加入过量的铁粉与2mL0.5mol/LHNO3溶液,立即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为很浅的绿色,反应结束后将气体通入有空气的容器无明显变化,点燃,有尖锐的爆鸣声,容器壁出现无色液滴;取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立刻得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加热后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铜与浓HNO3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对实验1所得溶液呈绿色,而实验2所得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提出猜想。
查阅资料:
i.NO2溶于稀硝酸会反应:而溶于浓硝酸不反应,使溶液呈黄色;
ⅱ.NO2与水反应时会有部分发生反应:,HNO2是弱酸,无色,不稳定。
ⅲ.离子颜色为绿色。
猜想1:NO2溶于浓硝酸,与蓝色溶液混合而呈现绿色。
猜想2:HNO2电离出的结合为(绿色)。
①向浓硝酸中通入NO2,溶液呈黄色,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后呈绿色,证实猜想1合理。
②研究猜想2是否为实验I所得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实验如下。

a.证明溶液A中含有HNO2的证据是___________
b.向溶液B中滴加少量硝酸,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结果表明,猜想2不是实验I所得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实验2中充入O2后气体变为红棕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查阅文献: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会生成H2.由实验3中的实验现象可知,过量的铁粉与0.5mol/L稀HNO3反应的还原产物中除了H2外,还有___________生成。写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甲同学对实验3产生H2的原因提出假设: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乙同学认为该假设不合理。依据是实验2中观察到了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该现象能说明假设不合理。
(6)结合以上实验可知,金属与硝酸反应的产物与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024-03-27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