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某实验小组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中盛放的是,装置中会发生2个反应
B.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
C.c中会观察到固体颜色逐渐变白,伴有发热的现象
D.d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多余的
2 . 含氮物质是一类常见物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1)实验室中,采用一定浓度的NaNO2溶液和NH4Cl溶液作为反应物,通过加热制备少量N2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收集N2的方法是_______(填标号)。
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探究上述反应的速率与c(NaNO2)的关系
实验编号溶液体积/mL收集1.0mLN2所用时间/s
NaNO2溶液NH4Cl溶液醋酸
14.04.04.08.0334
2V14.04.0V3150
38.04.04.04.083
412.04.04.00.038
③V1=_______,V3=_______
④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k为反应速率常数。根据上述实验数据,m=_______(填整数)。
(2)“侯氏制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副产物。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在实验室中制备少量NaHCO3,使用的装置如下图:

装置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d(填接口序号);由该装置可知,该实验中制备NH3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将1.0mol·L-1NaNO2溶液滴入pH=0.5的1.0mol·L-1FeSO4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为棕色,而不是预期的黄色。于是他们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查阅资料常温下,[Fe(NO)]2+在溶液中能稳定存在,溶液为棕色,受热分解释放出NO。
②提出猜想溶液的棕色来源于[Fe(NO)]2+,且[Fe(NO)]2+的颜色掩盖了Fe3+的黄色。
③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编号56
操作方法取上述滴有NaNO2溶液的棕色混合液,向其中滴加稀KSCN溶液取上述棕色混合液,按下图所示加热

④实验现象及分析
i.实验5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Fe3+的来源是_______(写出离子方程式);
ii.实验6观察到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呈棕色是因为存在[Fe(NO)]2+,且其颜色掩盖了Fe3+的黄色。
2024-05-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3 . 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Na2SO3+H2SO4=SO2↑+Na2SO4+H2O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Ⅶ.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K1~K4,再通入一段时间N2,然后拆卸,洗涤,整理仪器。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Ⅲ中溶液变黄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能说明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棉花中浸润的溶液是___________
(4)过程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既有Fe3+又有Fe2+有SO
有Fe3+无Fe2+有Fe2+
有Fe3+无Fe2+有SO

(6)将B中的溶液换成100ml FeBr2溶液并向其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下),若溶液中有被氧化成单质,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4-05-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探究SO2的性质(实验前已事先除去装置中的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得知浓硫酸的沸点为338℃,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2)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
(3)加热时,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打开K1,关闭K2,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若要证明其过程是可逆的,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024-04-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选择性)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采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所装药品为碳酸钙和稀硫酸
B.装置B盛饱和溶液除去中的HCl
C.装置C中发生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装置D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2024-03-28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试题(一模)化学试卷
6 . 次氯酸盐是常用的水处理剂。有效氯含量(COAC)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气量,单位为 mol/L;物质氧化性越强,氧化还原电位(ORP)越高;相同条件下,次氯酸的氧化性大于次氯酸盐。温度及pH对Ca(ClO)2溶液有效氯含量(COAC)及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1)在不同温度下,用0.2 mol/L乙酸溶液调节pH得到Ca(ClO)2溶液COAC、ORP的关系如图1室温(25 ℃)、图2(70 ℃)所示。

   

                 图1                                                                            图2

①由图1可知,随着少量乙酸的滴入,Ca(ClO)2溶液的pH在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Ca(ClO)2溶液用于消毒时适宜的条件:温度为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pH为___________
A. 25 ℃           B. 70 ℃      C. 5.75                 D. 6.85
(2)某小组探究70 ℃时,pH及稳定剂对NaClO溶液有效氯含量的影响。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序号硅酸钠的质量分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初始COACpH12 h后COAC12 h后COAC/初始COAC
1001 7948.531 2180.679
2001 7948.631 2880.718
30.9%0.6%1 79413.441 6760.935
41.5%01 83413.761 5970.871
501.5%1 83413.66-a
①设计实验1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实验5中的a___________0.93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根据实验3~5,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④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NaClO溶液稳定剂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MgCl2                  B. NaCl               C. Na2S            D. CH3COONa
资料:ⅰ.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 (绿色)、 (紫色)。
ⅱ.浓碱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
ⅲ.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Cl2的吸收液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通入Cl2
10mL水+5滴0.1mol/L MnSO4溶液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10mL5% NaOH溶液+5滴0.1mol/L Mn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0mL40% NaOH溶液+5滴0.1mol/L Mn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3)根据资料ⅱ,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1 mL悬浊液,加入4 mL 40% 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____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2024-05-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7 . 磺酰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实验室可利用在活性炭作用下反应制取少量,该反应放热,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已知的熔点为,沸点为,遇水能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并产生白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则下列试剂组合中合适的是___________。
A.的硫酸和B.的硝酸和固体
C.的硫酸和固体D.的硫酸和固体

(2)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仪器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k,此时装置戊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遇水发生反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最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的磺酰氯,则磺酰氯的产率为___________(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6)已知酸性,借助该酸性排序,使用以下装置设计实验证明的酸性强于,其连接顺序应为___________;能证明的酸性强于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8 . 某小组从电极反应的角度研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1)实验室以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氧化反应为,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
(2)当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A中仍存在和盐酸.小组同学分析认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的氧化性和-的还原性均减弱,为此进行探究.
实验任务探究离子浓度对氧化性的影响
提出猜想
猜想a:随减小,的氧化性减弱.
猜想b:随增大,的氧化性减弱.
查阅资料电极电势是表征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物理量.电极电势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电极电势越小,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验证猜想用溶液、溶液和蒸馏水配制混合液(溶液总体积相同),将电极置于混合液中测定其电极电势,进行表中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序号电极电势/V
120200
2mn10
3201010
①根据实验1和2的结果,猜想a成立.补充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1和3的结果,猜想b成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用电极电势关系表示).
探究结果固液混合物A中仍存在和盐酸的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减小、增大,氧化性减弱.
③根据上述探究结果,小组同学作出如下推断:随增大,还原性增强.
实验验证:在固液混合物A中加入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加热.证明推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3)根据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电解池装置,成功实现了铜与稀硫酸制氢气.

图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连四硫酸钠是生物酶的修复剂,其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按如下装置制备足量并探究其性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Ⅱ中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一定能证明是酸性氧化物
B.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还原性
C.Ⅳ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Ⅳ装置后连接浓溶液可进行尾气处理
2024-04-23更新 | 4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10 . 可用于食品工业、农业、染料业等,以下进行其性质的探究。
(1)的制备
实验室可用固体和75%硫酸制备,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收集
为收集纯净的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e。

(3)的性质探究
ⅰ)探究与水的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三颈烧瓶中,测得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计算0~50s烧瓶内的变化速率__________
②ab段变化及溶液的pH减小,表明与水发生反应,其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产物不稳定,可通过以下实验证明,请补充操作填在表格横线中。

操作

100s内压强变化/kPa

待烧瓶中压强稳定后,将其置于热水浴中,重新测定压强变化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反应产物不稳定。
ⅱ)探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
操作1: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③猜想:能使品红褪色的含硫微粒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品红是一种棕红色晶体状有机染料,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酸,溶液呈红色。
④实验设计:小组结合以上信息,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请完成表格。

操作2

现象

_______________

不褪色

2024-04-12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