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a、b、c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同的钠(Na)、镁(Mg)、铝(Al)金属块,观察现象。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
(2)烧杯中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填字母)。
A.钠                    B.镁                    C.铝
(3)实验中发现b、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____(填字母)。
A.把镁、铝的金属块换成金属粉末
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同浓度的盐酸
D.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同浓度的AlCl3溶液

Ⅱ.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4)实验装置:

仪器B的名称为_____
(5)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加药品,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6)问题探究:(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装置E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试管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③依据试管D中的反应,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_____(填“能”或“否”)。说明理由_____
2024-04-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 . 已知:.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的酸性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漂白性
C.Ⅲ中出现浑浊现象,体现的氧化性D.在Ⅰ和Ⅳ试管中,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024-02-22更新 | 91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3 . 某实验小组对Cu与HNO3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如下。(已知:NO气体无色,NO2气体红棕色)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已知绿色是棕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绿色溶液变蓝是因为NO2与水生成了HNO2___________
(3)对比③和⑤中现象,为探究③中立即产生气泡的原因,实验小组提出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假设1:Cu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2:NO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HNO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3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后,加入铜片溶液蓝色加深,无其他明显现象假设1不成立
4向④中溶液通入NO2气体后,加入铜片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2成立
5向②中溶液通入少量N2后,加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6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再加入铜片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3成立
(4)得出实验结论后,有同学认为还应补充对比实验:向④溶液加入几滴较浓的硝酸后加入铜片。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某工厂用硝酸溶解废铜屑制备Cu(NO3)2·3H2O,为避免NOx的生成,实验小组提出还应加入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消耗含铜元素80%的废铜屑240kg固体时,得到653.4kg产品,产率()为___________
2023-08-29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T12-实验综合题
4 . 某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是否“NO2能与赤热的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氮气”。已知:
Ⅰ.NO和FeSO4溶液反应:NO+FeSO4=FeSO4·NO (棕色)
Ⅱ.酸性KMnO4溶液吸收NO生成NO和Mn2+
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液态试剂均足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填装置序号);C装置中盛装试剂是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
(2)开始实验时,为排出装置内空气,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现象,请回答:
①B中浅绿色溶液变棕色,得出实验结论是_______(填代号)。
(a)NO2的还原产物可能有NO
(b)NO2的还原产物一定无NO
(c)NO2的还原产物一定有NO
②E中有紫红色溶液变无色的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当D中铜粉完全反应时停止A中反应,测得反应后D中固体粉末质量为ag。
①当a=_______(用含 m的代数式表示)时,铜被氧化的产物全部是CuO。
②已知:Cu2O+2H+=Cu+Cu2++H2O,设计下列方案,验证反应后D中固体是否有Cu2O,其中,方案和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代号)
方案操作现象与结论
A取少量固体溶于稀硫酸中溶液中有红色固体,则含Cu2O
B取少量固体溶于稀硝酸中溶液变蓝色,则含Cu2O
C取少量固体溶于盐酸中溶液变蓝色(或绿色),则含Cu2O
D取少量固体加热,通入H2,将气体通入无水硫酸铜粉末中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色,则含Cu2O
2023-11-11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T12-实验综合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实验小组制备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操作

现象

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变蓝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B.实验①现象可说明未参与反应
C.实验③主要为了排除的干扰D.上述实验不能证明烧杯中溶液含有
2024-03-16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题
6 . 某实验小组对Cu与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如下。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已知绿色是棕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绿色溶液变蓝是因为与水生成了_______
(3)对比③和⑤中现象,为探究③中立即产生气泡的原因,实验小组提出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假设1: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3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后,加入铜片溶液蓝色加深,无其他明显现象假设1不成立
4_______(填实验操作)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2成立
5向②中溶液通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后,加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6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再加入铜片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3成立
(4)得出实验结论后,有同学认为还应补充对比实验:向④溶液加入几滴较浓的硝酸后加入铜片。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5)某工厂用硝酸溶解废铜屑制备,为避免的生成,实验小组提出还应加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消耗含铜元素80%的废铜屑240 kg固体时,得到653.4 kg产品,产率为_______
7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氧化制备,并进行溶液和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I.制备

          

(1)盛放浓盐酸的储液杯和流量控制器,可以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代替。
(2)B、E处盛放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在通风橱中打开D的瓶塞通风10min后,将溶液抽滤,滤液经一系列操作可以得到产品。
①“通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抽滤”是为了除去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的固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II.探究溶液和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
按下表,将溶液、溶液、溶液和进行混合,观察现象并记录溶液褪为无色消耗的时间()。
实验分组
11122'55''
22113'20''
33204'10''
(4)反应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表中___________;第3组实验,___________
(6)甲同学根据褪色时间得出“溶液浓度越大,该反应速率越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7)乙同学发现溶液在褪色过程中经历了“紫红色→橙红色→棕黄色→无色”几个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乙同学将与3mL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现有生成且上层清液呈橙红色。由此推断溶液褪色过程中的橙红色物质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023-05-10更新 | 665次组卷 | 3卷引用:T12-实验综合题
8 . 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已知难溶于有机溶剂,该小组成员设计实验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及产物,提供实验装置如图:

①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提供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用各接口序号表示);
③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你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
(2)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CuO全部变为红色物质,无水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请写出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可使直接反应,实现无害转化。当NO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按下图装置进行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现象是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024-04-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为紫色固体,微溶于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在0~5℃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夹持装置略)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B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发生的反应有:,还有: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探究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为证明是否氧化了而产生,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

取少量a,滴加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

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溶液将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产生
ⅰ.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反应产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方案Ⅱ可证明氧化了。用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根据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__________(填“>”或“<”),而方案Ⅱ实验表明,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b滴入和足量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
2024-01-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还原生成。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I.氨气的制备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观察到装置B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你认为引发喷泉的操作应是_________
(3)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II.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4)将I中收集到的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两端用夹子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若有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反应后所得到产物中,经氧化得到的比经还原得到的多1.4g,则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比是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