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农具类型比较齐备,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如水转连磨在宋元两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南方的水碓既被用于运碓成米、转磨成面,还广泛被用于引水灌溉稻田。在畜力缺乏的地区,还出现了“代耕法”,以耕架代犁,“一人一手之力足敌二牛”。长江三角洲和岭南一带,蚕桑业特别发达。棉花的种植遍布天下。据称,松江200万亩耕地“大半植棉”。烟草自东南亚传入后,很快推广,至明末“北土亦多种之”。

材料二   据记载,嘉定城乡各地,“民间机杼之声相闻也”“昼夜纺织,公私诸费皆赖之”。在松嘉棉织区不仅有以织布为业的机户,也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轧花业与弹花业,还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浆染业和踹布业,以及棉布再制品行业,如松江的暑袜业……当时从事个体经营的手工业者,如铁匠、木匠、染匠、窑匠、石匠、弹花匠等,被称为“百工杂作”。此外,雇工大量出现。如万历年间,分散在苏州“机坊”和“染坊”里的织工和染工就各有数千人。景德镇的制瓷业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各地的矿工也随着民营矿业的发展,人数也日益增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天石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商君列传》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这就是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商鞅认为农业、耕织是生产之本,而工商业则是末业。尤其是从商者不事生产,他们只是转贩农民生产的粮食、丝织品、布匹等,只会妨碍农民的利益。商鞅实行授田制后,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以保证国家有稳定的赋税来源和兵源。这直接关系到耕战政策的实施,所以他把“事末利”和“怠而贫”者同论,法律上治以重罪。法家的法,不但没有保护新兴的工商业者和农民的地位、利益,反而使他们的负担因严刑苛法而更重。严刑苛法、赋役加重再加上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农民更快地破产,以至于扩大了奴隶的队伍,使其成为秦末农民起义的同盟军。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实际效果。
2024-03-26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围绕“中国式的现代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变革与戏曲改良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02年,最初的倡导者是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开风气之先的是川剧,

1904年,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邀请了黄吉安、赵熙等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时还规定了较具体的有关演出和考核、奖惩伶工的办法。这不仅使近代川剧产生了一大批由文人创作或改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新剧本,如《柴市节》《闹齐宫》《情探》等,而且使川戏的表演艺术有了迅速提高。

——摘编自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在悦来茶馆演话剧。1920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发展。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谋利。因为演出收入用于

“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和维持秩序的“弹压费”。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剧目《山河泪》,吸引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

——摘编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以“时代变革与戏曲改良”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标题明确,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 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 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 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3-24更新 | 66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有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以补官学之不足。自北宋初就名闻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中期相继复兴。之后,各地争相效法,纷纷建立书院,延聘名师硕儒,聚徒讲学。二十几年后,蔚然成风,呈鼎盛之势。南宋书院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江南之地,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为最多。特别是朱熹、陆九渊等一批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弟子都在江南地区讲学,遂使这些地区成为书院最发达之地。

——摘编自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

材料二   18世纪的许多思想文化活动都是在国家机构的影响下进行的。雍正资助书院使学者们有了职业,1736年至1795年在位实际执政61年的乾隆,曾倡议由一大批有学问的文人编了大约57部大部头著作,如《四库全书》等。清代的学术从属于官方,即使这种从属是间接的。皇帝对中国知识界的统治还表现在对文化的镇压上。这一镇压持续了大约15年,与编纂《四库全书》同时进行。

——摘编自(美)费正清、赖肖尔著《中国: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官学的显著特点并简要评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日更新 | 8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新高三衔接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会悟(1898—1993年,浙江桐乡人)年轻时深受《新青年》杂志影响,曾激动地用白话文给陈独秀写信。陈独秀欣喜地回信“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影响到教会学堂了。”1920年,王会悟在上海结识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达,两人于1921年4月结成伉俪,婚礼就在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办。中共一大召开前,李达是会议的具体筹划者,王会悟协助丈夫做筹备工作,开会期间作为会务人员参与了一大,特别是上海的会议被迫中断后,她勇敢提议,将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并始终在船上勇当“红船守护人”。后来,她一生致力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毛泽东评价她是一个“真正的人”。后来王会悟将一大开会的经历整理成《“一大”在南湖开会的情况》的回忆录。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1964年一大代表董必武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诗

材料三

注:谢觉哉在日记里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谢觉哉后来解释,5个圆圈指“共产主义者”,因怕泄密,故用圆圈代替。发出这份“开会通知”的,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口述史料对研究建党历史的必要性和意义。
(2)说明材料二、三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外,举例说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留下的精神财富。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47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

1947年,上海有工厂7738家、工人367433人,分别占全国12个主要城市工厂、工人总数的60%、61%。上海解放前夕,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市90%以上的电力供应,73%的自来水供应,97%的煤气供应,100%的电话和电车经营。官僚资本企业拥有的炼钢炉占全市总数的85.7%,钢产量占89.3%;拥有的纱锭和布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8.5%和59.2%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材料二   1949—1957年上海轻、重工业产值和占比变化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工业品绝大部分供应全国,不少工厂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生产配套设备。1953—1957年,上海共有272家轻纺类工厂内迁。整个五十年代,上海支援各地的机器设备计有6000多台。1956年,上海进行了第一次工业大改组,全市2万多个工厂分行业成立了83个行政性专业工业公司

——摘编自《上海统计年鉴》等

提取材料信息,以“上海·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新高三衔接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者和专门从事商品经营的商人阶层。所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这些手工业者在城市里开设作坊,从事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货物贩运和销售的商人队伍。他们有的在城里开设店铺,销售商品,被称为“坐贾”;有的通过陆路或者水路将商品贩卖到各地,被称为“行商”。随着各诸侯国的“通商宽农”政策的实施及彼此互通有无的需要,商业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摘编自范煜晗《战国时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市场上都陈列着来自各地的珍奇物品,一些地方出现了“通流财物粟,无有滞留”的形象,“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逐渐形成。这些商品交换和流散的聚集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中心或商业都会,有的随着经济和交通的日渐发展,甚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摘编自林燕《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