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存在“两个中间地带”的论断,一个是指亚非拉广大落后国家,一个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个地带都反对美国控制。19635月,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在瑞士与法国一些工业界人士举行重要会谈,此后法国工业界人士对中国开展一系列访问。美国从19638月起扩大对越南的武装干涉。戴高乐多次对美国进行谴责,并敦促美国撤军。19641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关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赵怀普《中国谋求打开对欧关系的努力》

材料二   1978年,中法双边贸易总额为19.5亿法郎,1979年一跃到28.3亿法郎;197812月,两国政府签订关于发展中法经济关系和合作的长期协定。1980年后,中法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19854月,中法两国又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发展经济和合作的长期协定,以及法国政府向中国提供优惠贷款的文件。双方声明:“两国将采取一切有益措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合作,特别在能源、电讯、信息、运输、航空、农业等方面扩大合作。”

——摘编自陈福星《论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4年中法建交的动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法经贸关系发展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处理中法关系所秉持的原则。
2024-05-14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30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思想演进表

19491956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这个时期,我国效仿苏联的工业化道路,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党中央从经济建设的目标和条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要从属于社会主义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城市的发展速度必然要由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速度来决定”,大量重工业项目在城市中兴建,带动了一大批重工业城市的建设,形成了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
19571977限制城镇化保障工业化发展思想在“二五”计划期间,大搞工业,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建设,盲目扩张的城市规划建设不仅在其后的国民经济调整中被停止,党中央甚至还提出在一段时期内不搞城市规划的主张。在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调整农村劳动力、精减下放职工和设法压缩城市人口。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大量企业内迁,沿海城市规划建设基本停滞,内地城市虽有发展,但其规划建设标准也严格控制在备战要求范围内。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限制城镇化保障工业化发展思想。

——据《新中国70年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思想演进:历程、主线及动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个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明礼教藩篱分崩离析,传统的等级秩序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并受到来自各方社会力量的冲击。王夫之认为,天下存在着“大公至正之是非”,“匹夫匹妇”有时也能知道这种是非,而且圣人也不能违反。但从根本上说,“君子之是非”终究不同于“匹夫匹妇”之是非,甚至不与“匹夫匹妇”“争鸣”。君子“以口说为名教”,所以君子的是非一出,“天下莫敢不服”。与明代士大夫重视言官不同,清初的士大夫开始对言官的职资加以反思。王夫之所信奉的是《易经》中的说法,即“乱之所由生,则言语以为阶”,借此希望回复到原本言无专官的时代。王夫之当然也肯定“公论”在朝政中的重要性,但他同时也认为公论应该是“朝廷之柄”,而不应由外臣掌握。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王夫之关于明清社会秩序变动观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夫之关于明清社会秩序变动的观点。
2024-05-14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为了贯彻民主建政的原则,在各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民主选举方式,发明了“红绿票选法”“豆选法”“画圈法”等选举方法。为了使得党政军民融洽协调,推动抗战和生产,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活动,在陕甘宁边区首先开展“双拥”运动。针对农民的封建迷信活动,根据地政府通过讲演、报刊、展览,以及出版通俗科普读物等方式,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和医疗卫生知识。对于大量难民涌入根据地的情况,根据地政府兴办工厂,吸收难民到工厂做工;兴修水利,组织难民参加水利建设。同时,根据地政府给难民提供贷款、土地、种子、食粮等,为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创造了条件。有些地方还建立了合作社,使农民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生产。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改善了难民、灾民的困难境遇,增强了他们对根据地民主政府的信任和认同,这对稳定根据地的社会秩序及推动社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卫波《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及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社会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社会治理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考招生信息汇总表(部分)

信息出处
招生由各大行政区定期实行全部或局部的联合或统一招生,并允许各校自行招生《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19505月)
我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高考(19507月)。那时尚无全国统考,而是分大区招生,一些私立大学则各自单独招生……未想到我竟然被四所大学全部录取胡壮麟《回首往事,倏忽七十载》
除个别学校外,全国高等学校参加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关于高等学校1952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
标题:全国高等学校1953年暑期招考新生录取名单
说明: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将考生试卷评阅后,根据国家的需要,并参考考生志愿进行录取分配。现全部录取分配工作已告完成,除已将录取、备取和不录取通知书分别寄给各考生外,并在各大区公布该区新生录取名单
1953年《光明日报》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高考招生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了在中国西部地区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基础,准备和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策动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内迁。内迁工厂大多数是当时中国工业界各行业中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名牌厂。如内迁民营工厂中大鑫制罐厂、上海机器厂、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华生及华成电器厂等,都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名列各行业前茅的者。内迁的国营工厂多数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些工厂的内迁,不仅把当时沿海地区的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工业设备、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了大后方,更重要的是使大批工业科技人才和熟练技工汇集到大后方,据1941年的统计,内迁的工程技术人员达2万余人。

——摘编自黄立人《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科技》

材料二   1964年5月,毛泽东提出,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8月,中央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工业、交通、国防科技设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全国三线地区共投入2052.68亿元,相当于1953年—1964年投资的三倍。根据1984年普查,在中西部建成了1945个大型企业、科研设计院所。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涉及国防安全,三线建设当时不见诸报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内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4-03-08更新 | 309次组卷 | 11卷引用:大题预测卷04(河北专用)-【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南通由一个封建的县城比较快速地过渡到近代城市,张謇绝对居功至伟。张謇具有宗法与乡土的观念,他把实业救国的行动率先在自己的家乡进行实践。他在南通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由工业到商业,再到水陆运输公司……他在逐步建立起产业资本集团的同时,全面地促进了南通经济现代化建设。1902年,张謇将大生纱厂之利润本息共两万元拿出创立了通州师范学校。最后,张謇在南通创立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特种学校,几乎无所不包。张謇创办教育机构的同时,1906年创办新育婴堂,1912年创办南通医院,1913年在他60岁生日之际,用所得寿礼贺金创办养老院,1914年创办贫民工场及济良所。张謇更是利用清末“新政”的良机,于1908年破天荒地发动民众选举,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以下“准议会”——通州(南通)议事会,并亲任议长。

——摘编自罗一民《张謇打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1)根据材料,概括张謇为南通的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建设南通的时代背景。
2024-01-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国共关系正式进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准备时期。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直至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由此结束。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国共关系走向对抗。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共关系开始好转。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于次日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直到1946年6月国共全面内战的爆发而结束。

2005年4月26日,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关系趋于改善。之后,国共两党领导人多次会面,国共关系进一步发展。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也为国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国共关系将会朝合作方向演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受某些现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这是国共两党在发展双方关系时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摘编自王少泉《国共关系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40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20世纪20—40年代国共关系演变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说明国共合作应遵循的原则。
2024-02-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农具类型比较齐备,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如水转连磨在宋元两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南方的水碓既被用于运碓成米、转磨成面,还广泛被用于引水灌溉稻田。在畜力缺乏的地区,还出现了“代耕法”,以耕架代犁,“一人一手之力足敌二牛”。长江三角洲和岭南一带,蚕桑业特别发达。棉花的种植遍布天下。据称,松江200万亩耕地“大半植棉”。烟草自东南亚传入后,很快推广,至明末“北土亦多种之”。

材料二   据记载,嘉定城乡各地,“民间机杼之声相闻也”“昼夜纺织,公私诸费皆赖之”。在松嘉棉织区不仅有以织布为业的机户,也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轧花业与弹花业,还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浆染业和踹布业,以及棉布再制品行业,如松江的暑袜业……当时从事个体经营的手工业者,如铁匠、木匠、染匠、窑匠、石匠、弹花匠等,被称为“百工杂作”。此外,雇工大量出现。如万历年间,分散在苏州“机坊”和“染坊”里的织工和染工就各有数千人。景德镇的制瓷业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各地的矿工也随着民营矿业的发展,人数也日益增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天石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姆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英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摘自贾谊《治安策》

(1)根据材料,概括贾谊“痛哭”“流涕”的原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贾谊“痛哭”“流涕”的措施。
2024-04-28更新 | 2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