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1919年3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提倡“父子有亲,兄弟相友,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
A.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B.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
C.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D.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
2021-09-04更新 | 240次组卷 | 35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直到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中国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已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500多项国际公约和2万多项双边条约,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

——摘编自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推动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9年,我国知识界兴起了整理国故运动,认为国故(我国固有的文化)中有“国粹”,也有“国渣”,要“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把这两者分清楚;治史的目的是“明变、求因与批判”。这一运动
A.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B.弘扬了传统的史学价值
C.具有全盘西化的倾向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游日记》中记载“汾平两郡(汾州府和平阳府),多以贸易为生。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咸丰三年(1853年)王侍郎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79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账局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A.背景相同
B.对象不同
C.目的相同
D.内容相同
2018-05-02更新 | 1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5月复课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井冈山斗争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开展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遭受重大挫折下的一次奋起,可以说,井冈山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论和信仰的一次检验。因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很多人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感到绝望。有些意志不坚定者开了小差,逃离了革命队伍。有些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看不到星星之火的伟大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左乐平 王仕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和理论开辟——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毛泽东发表了哪些文章来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存在的问题?概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大的变化。世界许多国家高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速度惊人,有亚洲四小龙之称。1978年一年之中,邓小平连续4次出访。邓小平已经在酝酿着一个大胆的方案:办特区。他经过反复的思考认为,最好是在靠近香港等发达地区的地方,划出一块地方,办成特区。很快,中发[197950号文件正式出台,在广东深圳筹办特区的事情最终敲定。

——摘编自霞飞《创办经济特区的台前幕后》

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邓小平反复强调:经济特区还是个试验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借助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活动自主权,经济特区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5大经济特区,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贡献了经验。

——摘编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价值新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1-05-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   我们的祖国,山川壮美。很多山脉、河流、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经济、军事价值,同时也屡屡进入文学艺术中,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如,提到阴山,我们会想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会想到“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提到江南,我们会想到“杏花春雨”;一曲《黄河大合唱》更是激发热血的中华儿女投入到全民族抗战之中。


请结合一个你所熟悉的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地理概念,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成为特定文化符号的原因。(要求:地理概念可以是山脉、河流,也可以是地区等,可以选择材料提供的地理概念。请先说明该地理概念的文化象征意义,再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1-03-15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天津历史高考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了西汉初年纸质地图(见如图)。它的出现,对研究我国的造纸起源、造纸用料、造纸技术等具有重大价值。此实物能够说明

A.中国古代最早的纸质地图B.中国造纸术始于西汉
C.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纸D.中国造纸起源于甘肃
9 . 公元前9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古希腊和古中国均在思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在“轴心时代”两者的文化却有相通的地方。这是指
A.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B.用哲学的思维、道德的视角认识世界
C.奠定各自文化形态的基础D.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2020-05-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四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2016-11-27更新 | 22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