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记载,孙吴以前,扬州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公元318年,东晋元帝下令在扬州等地推广种麦,秋天播种,来年夏天收获,“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此举(     
A.促进了游牧民族封建化B.促成了北方民众的南迁
C.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提高了耕地使用的效率
2024-04-23更新 | 46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2 . 《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
3 . 《汉书·薛宣传》记载:申咸批判薛宣骨肉之情单薄,不宜封侯,薛宣之子薛况指使人将其刺伤在宫门外。廷尉以薛况本意是维护父亲为由,罪减一等。《后汉书·刘恺传》记载:安帝初年,清河相叔孙光因坐藏罪禁锢二世不得为官。太尉刘恺认为依《春秋》经义,罪止本人,不应禁锢子孙为官,得到皇帝认可。这反映出,汉代(     
A.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教化B.儒家思想融入司法实践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D.封建礼仪制度不断完善
4 .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修建的长城极为简陋。1568年起,大规模精心修筑长城的是一代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在其职业生涯上最辉煌的成就是(     
A.巩固北方边防B.七下西洋的壮举
C.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D.重创在沿海为患多年的倭寇
2024-0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根据《左传·隐公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国君为惠公,他的妾为他生了个儿子叫息,后来惠公又娶了正妻,生了个儿子叫允。惠公薨时,允尚年少,无法独立执政,就立息为国君,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息的王位来的不合礼制,死后谥号称为“隐公”。“隐公”的称谓反映了(     
A.依据选贤任能确定王位继承人B.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被削弱
C.鲁国保留了浓厚的宗法制传统D.治国理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记载, “民国二年(1913年)七月,河决澄阳县境双合岭,于时刷堤未宽,水性尚缓,急加防堵则事半功倍,乃以南北构兵,迁延未塞,时机坐误”“翌年大汛泛滥,口门刷至八百余丈,澄阳地势平衍,横流所届,昏垫随之”,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大量居民流离失所。191410月,北京政府任命徐世光主持双合岭堵口事宜,筹拨工程经费“五百三十七万六千五百八十元”;11月,徐世光调集山东省河防十一营和冀南巡防二营协助堵口工程;19151月,开始兴筑坝。工程伊始,徐世光认为“大工开办端赖群力,而夫役一类所用尤多”,于是“招雇夫役之中实寓有以工代赈之意”,酌量发给灾民工钱,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黄河大事记

19496

华北、中原、华东三个解放区在济南召开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大会

19498

黄河水利委员会起草了《治理黄河初步意见》

1950

开始对黄河大堤进行的第一次全面加高培厚

19513

开工引黄灌溉济卫工程;4月至8月,完成了1500米长的溢洪堰工程

1952

在陕西省韭园沟开展水土保持试点,全面、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韭园沟

195410

黄河规划委员会正式提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三门峡水利枢纽作为第一期工程的主要项目

1956年至1957年底

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大面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1957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隆重举行开工典礼

1956年至1965

陕西、河南、山西三省约50万人因水库淹没土地而移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黄河双合岭决口导致灾情不断扩大的原因,并指出当时解决灾情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黄河”谈谈你的认识。
7 . 明清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书,由商人或民间书坊编撰出版并大量发行,所涉内容丰富,形成了“商书现象”。其中包括很多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赖盛远的《示我周行》,以及《徽州至广东路程》《徽州下水路程歌》等书,以记载水陆交通路线为主。促使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域商人组织形成B.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
C.长途贩运贸易发展D.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兴盛
2024-04-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元史·刑法志》记载:“诸蒙古人居官犯法论罪既定,必择蒙古官断之,行杖亦如之。诸四怯薛及诸王、驸马、蒙古、色目之人,犯奸盗诈伪,从大宗正府治之”,“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该规定反映出元朝(     
A.因俗而治的合理性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推行民族歧视政策D.阶级矛盾居于主导地位
2024·湖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旧唐书食货志》、《通典》等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均田赋税法令,作每丁岁入租庸调若干;开元二十五年令:诸课户一丁租调,准武德二年之制。然而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时均田制尚未颁行。以上记载均未指明受田丁课役若干。据此可知(     
A.均田制是租庸调制顺利推行的基础B.租庸调制和均田制都以人丁为标准
C.均田制的瓦解导致租庸调制的衰落D.租庸调的负担者不一定是受田之人
2024-01-13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10 . 汉武帝取消了诸侯王铸钱和经营铸钱、盐、铁、酒等的权力,并在许多诸侯国设立了铜官、盐官和铁官。据《汉书》记载,西汉时期先后在27个郡设有盐官35处,在40个郡设有铁官48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     
A.抑制了富商大贾势力B.松弛了重农抑商的社会环境
C.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D.不利于应对内忧外患的局势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