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明朝后期,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相继问世了几部重要科技著作。下表数据统计出自
内容数量
药物1892种
新药374种
验方11096则
插图1160幅

A.《徐霞客游记》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2022-03-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下表为诸子的部分政见,据此可知,诸子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
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管子。霸言》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庄子·天下》
隆一而治,二而乱《荀子·致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A.主张君权至上B.倡导家国一体C.推崇权力一元D.强调政治伦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据下表可知(       

时间

事件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
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
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
2022-06-08更新 | 6872次组卷 | 68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新高一上学期素养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 
由来:“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职能: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 地位: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A.秦朝丞相B.汉朝丞相C.明朝内阁D.清朝内阁
5 .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考课、内阁大学士、庄票、朝贡贸易
政事堂、当铺合法、制举、飞钱
《九章律》、“内朝”﹑护乌桓校尉、察举制
路州县、台谏合一、朱子社仓﹑提点刑狱司

A.②④①③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
6 . 下表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内部分有关中国的言行。这些言行
时间内容
1969年7月22日尼克松发表讲话:“我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那时中国人民和我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所有人民可以在一起散步,在一起谈话。”
1970年2月尼克松在其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称:“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971年2月25日尼克松在外交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来称呼中国,使这份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文件
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意在离间中苏两国的关系D.表示美国将放弃霸权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结合所学,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有
清朝前中期人口数与人均田亩数
时间人口数每口平均田亩数
顺治十二年(1655年)1403390026.63
康熙五十年(1711年)2462132428.15
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
①清朝前中期人口持续增长   ②平均田亩数逐年下降
③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④康雍乾时期衰象初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汇总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序号内容出处
1“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
2“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3“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成大《吴船录》卷下
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民族交融加强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曹魏到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表认识正确的是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A.国家统一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最高
B.北方地区的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比较低
C.九品中正制促使士族子弟入仕比例下降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度有关
2021-11-10更新 | 166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面对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角度尝试挽救危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企业分布图》(部分)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毛泽东果断阻止了他们硬是要把已经为数不多的队伍往大城市的火坑里扔的固执做法。他……把愿意跟他走的人带进山里。毛泽东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他这个决断对中国未来的特殊意义。可是他实实在在地这样做了。产生这个想法也不是偶然的灵机一动。一个月前的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的著名的“八七”会议上,他就别具一格地谈到其他与会者没有怎么想到的话题:我现在担任土匪工作,土匪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要搞土地革命,就要设法领导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兄。搞湖南暴动,如果失败了,也不要去广东,而应该上山。

——陈晋《文人毛泽东》


(1)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当权人物推行的一场“新政”。材料一所示企业反映了“新政”的哪一目标?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新政”对近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2)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具体体现。结合所学,说明在“孙中山开始的”这次革命中“民权主义”思想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成果?
(3)在材料三文本中,作者对毛泽东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历史进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请归纳材料三反映出的中共从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到创建红色政权期间的重大史事,并将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填入下表中的相应空格内。
序号史事序号

史事

1南昌起义5
26创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7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毛泽东率军上井冈山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