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图文字是摘自1937年12月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一名士兵的战地记录。该史料
12月17日     
南京城外上午9时从宿营地出发,参加具有历史意义的盛大的司令官南京入城仪式。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

A.可作为一手史料来研究南京大屠杀B.主观性较强,基本不可相信
C.体现了日记作者对日军暴行的不满D.全面还原了南京沦陷的真相
2022-02-14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根据材料,判断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的史料价值正确的是
A.能印证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B.属于商鞅改革的文献史料即二手史料
C.属于反映秦国经济改革的实物史料D.能直接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
2021-03-2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质地为汉代蜀锦。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隶文字,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这一文物(     )
A.可用作研究汉代纺织技术的一手史料B.可用于证明汉代的官方文字体例
C.是汉代政府直接管辖新疆区域的证据D.见证了汉代对外丝路贸易的兴盛
2023-11-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日前,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史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晋的口述证言:“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史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削决》节录:“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史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130名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史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并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地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

史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史料可分为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B.口述证言带有一定主观性不适宜采用
C.史料三和史料四的内容可以相互印证D.史料五最能能直接回击某教师的质疑
5 . 下表所示为某学生搜集的不同时期部分文人对唐代藩镇的相关评价。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天下兵又动,太平竞何时......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韩愈《归彭城》
唐之亡,强分其地,国以十数”李攸《宋朝事实》
“世言唐亡于藩镇。而中叶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纥,灭于黄巢者,未必非藩镇之力……藩镇强唐弱,藩镇弱唐亡”顾炎武《日知录》
A.学者立场和时代影响历史书写B.上述材料均为研究唐代藩镇的一手史料
C.历史研究随着时代发展而完善D.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价值标准作最终判断
6 .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了“中华第一长文觚”(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该觚文不见于传世记载,是一篇全新的策问类文献。全文约700字,字体为典型秦隶,载有谋士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之辞,体例和文风与《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近似。该觚的出土(       
A.是中华汉字演变的实物见证B.是研究秦朝历史的一手资料
C.是《战国策》真实性的佐证D.是研究春秋历史的文献史料
7 . 叶圣陶于农历1911年12月在日记中写道:“近日割辫甚多。校中学生殆已割尽。”“选举总统一事为历史所未有,亦民国之光荣。街头巷角,高竖五色之国旗,而各学校亦停课一日焉。”上述内容作为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可以用来说明辛亥革命后(     
A.封建制度已被消灭B.民主建设卓有成效
C.思想解放程度日深D.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023-03-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刚外出,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刮者始分身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之力也。……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各舆马之费,问之则千万金之家也,微人四威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阊里,非数十百万这称富也,有自来矣。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二 嘉庆年间,朝鲜学者柳得恭来中国购朱子书,拜访纪晓岚。纪告诉他:“迩来风纪趋《尔雅》《说文》一派,此等书遂为坊间所无,久为贵副使四处托人购之,略有着落矣……此数书多在南方,故求之不易。”他感慨“程朱之学不讲,似已久矣。”当朝鲜使臣看到北京王公贵族公然到隆福寺等地开店买卖牟利的时候,做诗句云:“车声马迹厂西东,金宝珠玑四海通。百队旗亭谁是主?王公多是数缗翁。”

——朝鲜史料摘编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徽商“富甲天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和思相领域发生的变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这一年,陈禹文从航校毕业,辗转进入武汉空军第九总站工作,并参加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大会战,这是他作为空军的一员经历的第一次战役。武汉大会战以中国空军与敌激战闻名。“那时苏联援助中国,来了苏联人和苏联飞机。”作为总机长,陈禹文的任务就是维修苏军志愿队的战机。“我们修飞机的就知道,那时候,苏联的飞机比日军的飞机优势,总是日机被打落得多些。”

——摘自《探访抗战老兵记住他们勿忘前事》原载2014年12月31日《潇湘晨报》

材料二   一位叫李国芷的女兵,毅然脱下旗袍,抹去脂粉,投身到抗战中,她在后方的伤兵收容所为伤兵们设立俱乐部、组织春游、办壁报,陪他们说话,为他们换药喂食、整理内务、缝缝补补——这些点滴细节的描述为残酷的战争场面增添了温馨融和的生活画面,读来使人动容,亦是展现抗战大后方生活情况的生动史料。

——摘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马德静《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材料三   由于日本侵略战争的刺激,战时中国的民族战争宣传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开展。……中共对此更为重视……中共的抗战教育在各个地区、各个层面展开,根据地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民族生存和民族意识不断推展的过程。

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近代战争,日本利用空中优势控制中国前后方,造成对中国的全方位打击,包括对大后方实施无差别轰炸。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全面战争,使大后方的中国民众切身体会到日本侵略的威胁。换言之,近代武器加强了远程打击能力,使总体战有了可能,却也促进了被侵略国家民众民族意识的集结。当时报纸描述重庆大轰炸后的状况:“有许多难民,即使是平时不关心国事的,这一次经过敌机狂炸的教训后,他们都自发的要求做救亡工作,实践‘抗战报仇!’。”日军的暴力侵害,延续整个战争的始终,成为激发中国民众敌忾心最直接、持久的因素。高敏夫日记中记有:“前天俘虏过西河涧村,当一位同志告诉群众‘这是鬼子’时,有一位老乡立刻愤怒得要咬他一口,因他们的房屋被烧去不少。这种民族的仇恨使他们咬牙切齿。”

——摘编自黄道炫《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原载《史学月刊》2018年第5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女兵李国芷身上突出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民族意识勃兴的因素,并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
B.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
C.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
D.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
2019-04-03更新 | 101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利川三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上二模历史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