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文学作品虽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必须准确适度。下图所示资料卡片里的内容(  )

①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官员纷纷弃官经商的信息
②证明了明清时西南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某些乡宦价值取向的变动
④可用于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册府元龟》中所记载的唐代开元年间东北部分部族海产贡物统计表,据表可知(     
部族名称史料记载
大拂涅靺鞨遣使献鲸鲵鱼睛、貂鼠皮、白兔猫皮
渤海靺鞨
(忽汗州都督府)
遣使献鲻鱼
遣使乌那达初来朝献海豹皮五张
遣使献貂鼠皮、昆布
A.唐朝对东北地区进行有效管辖B.东北地区处在原始渔猎阶段
C.中原与东北地区互市贸易繁荣D.政府羁縻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2024-04-01更新 | 321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史料记载,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打墙侵街”“接檐造舍”随处可见。另外,商铺建筑发展迅速,这使都市有了更大的容纳量和吞吐量,传统大都市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材料说明宋代(     
A.政府管理职能发生转变B.城市坊市界限未被打破
C.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D.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023-11-01更新 | 620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两部史书关于交子的不同记载,说明(       

时间

出处

记载

南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初,蜀民以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元朝

脱脱《宋史·食货志》

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A.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B.因记载不同无法得出历史真相
C.两则史料互证即可揭示出真相D.时代不同影响对历史事件解释
5 .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2023-07-17更新 | 5953次组卷 | 36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是西汉初年人口迁徙表(部分数据)

时间迁徙概况史料   出处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怀、田氏五姓,燕、赵、韩、魏之后和豪杰名家10余万人于关中,并迁官吏2000石、巨富者于长安。《汉书·高帝纪下》
《汉书·刘敬传》《汉书·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迁阳陵,赐钱二十万。《汉书·景帝纪》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收河南地、置朔方郡,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又徙郡国豪杰及訾(钱财)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书·武帝纪》
武帝元鼎五年
(公元前112年)
在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注:阳陵、茂陵位于长安周围;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地区纳入汉朝疆域。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汉初年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2023-09-22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认真观察图,作为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新中国(     
A.生产关系的改造B.经济恢复的成效
C.政权巩固的措施D.体制创新的历程
2023-05-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明清初以来,“伶人士人化”倾向显著。一方面,当时家庭戏班繁盛,士人不仅参与戏曲编排,甚至“下海串戏”,部分士人更是被迫“以曲谋生”。另一方面,“伶工贱伎”的卑贱身份驱使伶人崇儒尚雅。乾隆时,伶人桂林官不仅喜书史,擅画兰,而且“能举业”,并因此入幕做了幕僚。部分伶人品格高尚,名垂青史。劝谏明朝大臣钱谦益投水殉国的柳如是便为其中翘楚,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晚年耗十年心血著八十万言《柳如是别传》,以表彰其超越士人的品格气节,誉其为不世出之奇女子。

——据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等整理

材料二   京剧大师周信芳(18941975),6岁拜师,7岁登台,因表演风格与其他老生演员截然不同,独成一派——“麒派”。周信芳一生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九一八事变后,他排演《满清三百年》,宣扬爱国教亡,对历史上的汉奸卖国贼大加斥责。”一·二八”以后,他改编并演出了《明末遗恨》,唱词中有:“富家翁只知道鱼肉百姓,他把那国家置若罔闻”“兵是匪,匪是兵,长官造成”“这时候再取乐太无人性”等。观众观此剧,鉴古抚今,莫不感动。七七事变后,周信芳参加上海戏剧救亡协会,主持京剧的宣传演出活动,排演了《徽钦二帝》《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剧,坚持以历史故事进行抗日宣传,直到19417月在敌伪胁迫下,才告停演。

——摘编自杨浩等《旧上海风云人物》

材料三   1951年,中央发布了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对全国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以自愿和引导的方式加以改造;把群众喜爱的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看作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改革旧戏班中的旧徒弟制、养女制等不合理制度。1952年,文化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23个剧种演出了82个剧目,戏曲名家梅兰芳、周信芳等获得荣誉奖,展示了戏曲改革的初步成果。梅兰芳、周信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他们为代表的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各项艺术活动,为工农兵演出,参加了赴朝义演,忘我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

——据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伶人士人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信芳编演历史剧《明末遗恨》的主要目的,归纳周信芳编演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推行戏曲改革的影响。
9 . “以文书御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重要特征。下列史料与阐释对应正确的是(     
史料阐释
A“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诏’,于是‘诏'兴焉”秦朝开始确立文书制度,并建立起文书传送系统
B“(唐)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凡制,敕施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公文统称)下诸州者,由都省(尚书省)以遣之”官方文书种类繁多,由三省共同签署并负责执行
C《大明律》规定;“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兄官文书稽(耽误)程者,一日吏典笞一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以法律手段保证文书工作的正常进行,严惩擅改或延误
D雍正谕内阁:“是以令其密折具奏。及发与廷议有裁去本人姓名者,无非欲诸臣无所回护,直言无隐”官员上奏密折不必署名,体现决策机制的规范化
A.AB.BC.CD.D
10 . 周代青铜器铭文对于前代圣王的记载以夏禹为最多,如“天命禹土,堕山?川”。在周代或略晚的文献资料中,也有不少关于禹的记载,其中的内容与周代铜器铭文有相似之处,如“缵禹之绪”“陟禹之迹”。这些史料信息(     
A.折射出周人对周朝政治不满B.是研究石器时代的重要史料
C.反映周人对夏禹功绩的认可D.意在强调殷商灭亡的必然性
2023-02-18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