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荀子主张 “礼法并施”,以礼为主;韩非子则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反映当时诸子
A.积极思考个人价值B.重视构建社会秩序
C.关注宇宙时空话题D.相互吸收趋向融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蜀郡长官李冰认为治蜀 的关键在于治水,通过治水解决蜀地的“水沫之害”,关系到老百姓的生计与当地经济发展。李冰深入实地进行考察,根据岷江流域的地形地貌,制定了蜀郡的治水方略。他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运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之中,构建了以渠首工程为核心,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系统水利枢纽工程,鱼嘴功能是分流,飞沙堰功能是泄洪排沙,宝瓶口功能是控制内江的水量,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者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科学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李冰重视灌溉管理,委派水官经管都江堰,并确立了“一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维修养护制度,制定了“深沟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

——摘编自凌栋《论李冰文 化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冰治水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冰治水活动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钱大昕(17281804)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
(2)“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作者的观点。
2020-08-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重要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像一幅都邑图。那高大的陵墓封土及封土下的地下宫殿,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咸阳官;陵墓周围的内外两重城垣,象征着都邑的宫城及外郭城。……兵马俑坑内有陶俑、陶马约八千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来保卫其在冥间世界的安全和维护一统的江山。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根据袁仲以《秦兵马俑坑》等整理

材料二 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出现了二十多个《秦律》的律名,如《田律》《厩苑律》《仓律》等。……秦代规定市场设置有序化,形成了固定的商品交易市场。《秦律十八种》之《司空律》《金布律》中均出现过“市”、 “市肆”、“南街”等名词。《金布律》有如下规定: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有买(卖)及买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在财政会计方面,确立财政收支的凭证制度和审核制度一一“上计制度”。如《(田律》规定:“乘马服牛廪,过二月弗廪、弗致者,皆止,勿廪致。”

       ——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等资料整理

(注: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专家考证这些竹简写于战国晚期至秦朝初期。)

材料三   (秦朝)对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确立起一条防线来。……则北至阴山以南,南自五岭以南至海,秦始皇都认为应当收入版图。秦始皇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但政治是不能专凭理想,而要顾及实际的情形的,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况且不必论理,六国夷灭,总有一班失其地位的人,心上是不服的,满怀着报仇的愤恨和复仇的希望。

       ——摘缟自吕思勉《中国通史(下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陵的整体设计思想。从历史和艺术两个角度简述兵马俑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加强经济控制,维持经济秩序的措施。用一句话概括睡虎地秦墓竹简对研究秦朝经济历史的价值。
(3)材料三中“一条防线”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美关系不仅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也是具有广泛世界影响的双边关系。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始于19世纪20年代,最初目光聚集在对华航海贸易上。

材料一 中国的丝绸、瓷器、棉布和茶叶早已吸引着北美十三州的人民,特别是茶叶贸易,更激发了十三州人民的反英独立运动。……1784年,美国在建国后派出第一艘开往东方的商船“阿特莱”号,目的是用它满载的人参去换取双倍价值的中国新鲜茶叶。同年,美国商人罗伯特·莫理斯和丹涅尔·巴驾联合打造了一艘名叫“中国皇后”号的360吨的木帆船,从纽约启程,横渡大西洋,绕过好望角,经过188天航行,最终驶进了珠江,停靠在广州南郊黄埔港。美国商人在广州将带来的人参、羽纱、毛皮、铅和棉花抛售一空,然后收购茶叶、丝绸、瓷器、南京土布和无数惹人喜爱的商品。“中国皇后”号从广州装载的中国货共有4498担,其中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占了全部货物的三分之二。其余的货物有土布24匹,瓷器96担,丝绸490匹,肉桂21担,还有黑胡椒、银器、漆器、牙雕、丝手套和服装,总共值银71767两。这些中国商品对美国人展现了一个新天地,预示了将在美国社会上掀起一股比欧洲大陆已经晚了许多的中国热。航行进行顺利,商业上更是十分成功,为投资者获取了相当于总投资额四分之一的利润,获取净利30727美元。新英格兰商人从此喜出望外,赛伦、波士顿、普罗维登斯、纽约、费城的商船相继开赴广州,迎来了美国商船开展中国贸易的热潮。……到1803年,美国对华贸易总值不但凌驾于英国之上,而且超过了欧陆国家对华贸易的总和。

——摘编自《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由于独立后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农业国,没有工业品可供出口,因此中国在早期的中美贸易中一直享有顺差,美商主要用白银支付逆差,从而使中国得到相当多的硬通货。为缩小贸易逆差,美商从19世纪初开始,也紧随英国鸦片商向中国走私鸦片。

第二次美英战争后,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道路,对华商品贸易中的本国工业品逐渐增加。1826年,美国开始对华输出自产棉布,约值1.5万元;1835年,输往中国的美国棉布已价值17万元;1838年更增至50万元,该年度美商在华贩卖的英国和欧洲的棉布价值只有2.5万元。

——摘编自金卫星著《中美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美贸易初期发展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初美国对华贸易呈现的新变化,简析产生变化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54次组卷 | 7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一 宋代著名绘画作品

材料二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新文学以反抗传统、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绩。“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扬弃和超越了古典文学的文化审美形态,成为向具有现代意义或现代性的新文学观念、形态等进行转变的新起点,真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其文化意义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价值标准的建构思想。
材料三 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映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宋代哪种绘画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学体现了哪些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结合所学知识, “五四”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绘画在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以“文艺与时代”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17世纪晚期,池州某地出现了“地多烟草、棉花,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现象。这说明了该地     ( )
①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农业经济衰退 ④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解释唐代士族衰弱的原因时,许多学者认为是由于科举的兴起所致。然而美国的中国古代史专家陆威仪认为,这是倒果为因。虽然进士举越来越重要,但是旧的家族娴熟地掌握了这种考试,以至于进士举成为大家族确保自身永久地位的一条新途径。不同于后来中国朝代科举以笔试为主、考官无从知晓答题人身份的规定,唐代的科举要求主考人和应试者之间、应试者们自身之间一种广泛的、遵照礼仪的互动。科举过程中强烈的社会因素也总是优惠士族的子孙。关于这一史学争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历史研究虽然鼓励百家争鸣,但不必立异以为高,应诉诸公论
B.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新的历史解释不能脱离新史料的发掘
C.历史学追求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家国情怀却常影响价值判断
D.历史学家需要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