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哥伦布大交换”对“旧大陆”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据如图可推知,玉米引植到中国(     

A.利于缓解明清人口增长压力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C.削弱了传统小农经济的优势D.促使精耕细作农业走向成熟
2024-04-28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4月份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高价大量进口,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倡导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停止进口鲁国丝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历史根源B.外向型经济应当严格限制
C.粮食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D.新经济因素引发社会变动
2024-04-12更新 | 434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朱熹认为《史记》虽然有“仁义”的内容,但“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且关于历史的记载多与孔孟不同。他主张应该“求义理于六经”。这反映出朱熹(       
A.重视历史书写的价值引领B.轻视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C.强调多角度认识历史事实D.主张格物致知以探求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更径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1919年底,他们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成立“工读互助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社会精英思想观念趋于保守
C.国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D.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史为鉴与唯物史观】

材料: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提出中国的历史研究要采用“古今中外法”。所谓“古今”,就是历史发展的时序,所谓“中外”,就是历史发生的空间条件,包括中国和世界,己方和彼方。中国的历史研究就是要用这个方法去发现中国的问题,解决中国的问题。

问题:
以“中国问题”为主题,自拟标题,并列出一份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目录或提纲,用“古今中外”法说明你的构想。(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3-28更新 | 23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4月份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中国古代,神鸟“凤”被视为“天下太平”的祥瑞之兆。商周时期,凤纹只在统治阶层专用的青铜器皿等物件上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陶器、漆器、织物等普通器物都出现了凤纹装饰。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B.不同行业间互相借鉴
C.社会上讲究美学雕饰D.社会权力结构的变革
2024-03-27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周将被征服的方国和族群在政治上卷入周的管理体系中,使得原先以血缘为族群壁垒的状态被打破。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非周族群的“小我”力量逐步弱化。这说明西周时期(     
A.通过分封制推动了政治认同B.突破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
C.运用礼乐文化加速民族交融D.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
2024-03-25更新 | 400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39次组卷 | 7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中期以后,各国间的战争逐渐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即由重“偏战”(各占一面相对)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演变为“出奇设伏、兵不厌诈”;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这(       )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B.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
C.表明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D.反映出传统宗法体系开始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C.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D.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4-03-07更新 | 562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