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3 道试题
1 . 商朝时期,虽然其统治区域很大,但是方国、部落遍布全国,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连年征伐,人民困苦不堪。而商王对于臣服的一些方国、部落,虽采取了加封侯、伯等封号的做法,但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这一史料主要用来论证
A.商王控制范围有限B.分封制形成的背景
C.嫡子继承制的滥觞D.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分别考察的文章、著作已经相当可观了,而把决定20世纪中华民族命运的这两场最重大的“外战”和“内战”联系起来,考察二者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历史逻辑分工、二者的组合影响,应说是一个新视角,也是一个极有价值、意趣颇深的课题。

——摘编自金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史逻辑透视》


根据材料,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二者的内在联系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说文解字》

东汉初年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书中保存的大量古字古义,可为研究古代典籍文献、探讨文字起源流变提供宝贵的证据,清代的《康熙字典》、现代的《汉语大字典》的编写都深受其影响。

材料一:《说文解字》的编撰以小篆为基础,同时参考其它古文字,博采众家之说,力争各种解释都“信而有证”。编撰时还“分别部居”,即按部首排列的方式将文字做了归类。许慎认为文字是理解经义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全赖文字。

——据许慎《说文解字·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许慎《说文解字》的编撰特点。

材料二:“自康雍以来,皇帝都提倡宋学——程朱学派,但民间——以江浙为中心,‘反宋学’的气势日盛,标出‘汉学’名目与之抵抗。”“乾隆嘉庆两朝,汉学思想正达于最高潮”。“汉学”崇尚考据,反对“宋学”空谈义理,戴震是汉学派的代表人物,对《说文解字》很有研究,并将其研究“传授他弟子段茂堂(段玉裁,其代表作是《说文解字注》)。自是《说文》学风起水涌,占了清学界最主要的位置”。

——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乾嘉时期“《说文》学风起水涌”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说文解字》的历史价值。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5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材料二   1990年,中国军队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命运前途和时代发展趋势,敏锐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已逐渐超越国别和议题范畴,进入“全球治理新方案”和“国际关系新准则”层面。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这一理念不仅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也为国际社会整体进步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认识到这一理念能够指导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全球性议题和深层次问题。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原因。
(2)根据三则史料,谈谈你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认识。
2020-09-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18年,蔡元培指出:“凡用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所以农是种植的工,商是转运的工,学校职员、著述家、发明家,是教育的工,我们都是劳工。我们要自己认识劳工的价值。劳工神圣!”这一看法(     
A.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B.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使工人运动逐渐走向高潮D.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
2024-02-0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59年,毛泽东指出“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这一论断(     
A.来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B.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C.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D.成为20世纪60年代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2024-05-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辽宁锦州·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月,工部等衙门议复古北口长城,总兵官蔡元上疏,请求整修古北口一带残破的长城,康熙就此事发表了他的长城观: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摘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材料二   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文化价值不是长城修筑者的主观意愿,而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动态的历史场域中,长城本身的物质形态会改变,长城的价值超越了历史长时段并不断被赋予新认知,也因视角和价值取向不同,不同时代对于不同人群而言,在古代、近代乃至新中国建立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长城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有所不同。

——摘编自付瑞红《长城文化价值的“命运共同体”意涵与展示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反对整修长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城在中国古代、近代和新中国建立后所赋予的不同价值,并分别以具体史实说明。
2024-05-0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是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以下材料可以看出几位学者都认为辛亥革命(     
观点出处
辛亥革命开创的政治、经济生活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得以产生发育的社会条件。郑艳凤《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吴建红《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培养了干部,教育和锻炼了群众。卢淦明、李俊宏《浅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贡献》
A.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相继
C.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D.最早在中国传播了马列主义
9 .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
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
A.安史之乱的危害B.文学体裁的演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赋税制度的沿革
2021-01-26更新 | 408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度量衡

材料一   商鞅方升因其详实的铭文、精密的制作和明确记录的容积而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级标准器。商鞅方升铭文如下:①“(孝公)十八年,齐连(率)卿大夫众来聘(商议大事),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秦国官职)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1升等于16.2立方寸)。”②“重泉”(方升首次颁发地点,今陕西蒲城)③“廿六年 (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④“临”(重新颁发的新征服地区)(备注:①②处字体一致,文体较细;③④处字体一致,文体较肥。)

材料二   清末度量衡器,名目繁多,漫无准则。1902 年,中日修订商约谈判正式开始,日方认为“由于中国的度量权衡制度暂未统一,给工商业带来相当巨大的影响,应当尽快统一”,提出中国货币度量衡改革条款。到1908年,清政府拟定出《划一度量衡图说总表及推行章程》,主要方针“恪遵祖制,兼采西法”。在这期间,关于度量衡统一标准争论不止。清政府内部坚持采用旧制的主张:“《大清会典》原定有度量衡标准”“况中国五千年来之习俗,百姓之日用而不知,何必更张,反滋纷扰”“骤改实属不易,稍不得法,转启吏胥烦扰”“量衡之数皆起于度,中国度数出于律尺,西法则用子午周之略数,原本不同为用”。公制支持者中“速进派”的主张:“盖因法国迈当法制(公制) 最准,各国称便,易于交涉。今中国改订之始,似以仿定迈当法制最为适用”“学问上 (科学界) 之便利”“事业 (工业界) 上之便利”“基础上(基本单位)之精善”“新尺初兴,俗人固疑其不变,迨越三月或四月,则又成习惯矣”。(备注:1.“速进派”主要由三类人士构成:清政府驻外使领、 留法学生、在华从事科技教育的外籍人士。2.公制,法国创立的全球性度量衡标准,以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作为标准物,十进制,换算方便,国际计量单位制源于此。)英制支持者的主张:英国度量衡协会秘书长麦尔斯提出“为推广商务起见,欲请中国改定与英国有同等比例之度量衡”;“天下各国商务往来,几尽用此种度量衡(英制)”;中国海关多沿用英制,所以改用公制“更张太甚”,成本巨大。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任选3个视角,说明商鞅方升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清末关于度量衡统一标准的争论。
2024-02-0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