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23-24高二上·湖南·开学考试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材料二   从专制制度下君权的绝对性出发,也必然要求一种“君为臣纲”的君臣关系,必然要求官僚组织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从属性和灵活性,一切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为了获得统治的效益,它一方面离不开一种强大的、有组织的力量,但又拒斥和恐惧这种力量所必然伴生的组织性、自主性或相对独立的价值取向……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是官僚组织的代表,必然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宰相地位十分特殊,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地位最尊的职务,宰相的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更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这就埋下了君权与相权冲突摩擦的根苗。

——摘编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冲突的原因。
2023-09-07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桑弘羊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等人的经济思想,主张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设计了“均输”和“平准”政策,并对盐、铁等生活必需品及稀缺资源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其中对盐业垄断流通环节,对冶铁业则既垄断生产又垄断流通)。桑弘羊认为重农是对的,但不经营商业是不能富国的,商人之所以富贵是因为“或累万金”,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的辩护人。他主张山泽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宜私营,而国家可以将这笔收入用于“助贡献、修沟渠、立诸农、广田牧、盛厨田”,既发展农业生产,又不至于加重农民负担。但是他的重商理论的目的是通过统一和加强中央财政,巩固封建政权,而不是直接为商人阶级利益服务,这与当今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主张限制商业资本,认为实行盐、铁专卖也是为了“建本(农)抑末(商)”。这些政策有效地增加了西汉王朝的财政资金积累。

材料二   司马迁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求利致富,另一种是享乐。第一种本能是一切为了财富,第二种本能是要牺牲财富换取一切。司马迁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顺应自然,使人类能够发挥上述两种本能,这样社会才能富裕安定。司马迁认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上策是顺其自然,对经济活动不加干涉,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用教育的方法说服人民,最后才是用刑罚的方法说服人民;下策是与民争利。根据儒家的思想传统,中国千百年来对“富裕”采取否定的态度,耻谈富裕,耻谈经济;但司马迁对这一问题持反对态度,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衣食充足的社会,公众讲求礼节,热心公益;一个贫穷的社会,人民缺乏礼让,铤而走险,社会不安。

——材料二、二均摘编自袁贞《西汉时期桑弘羊与司马迁经济思想之浅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桑弘羊的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桑弘羊,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有何不同之处,并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做简要评价。
2023-01-14更新 | 3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选择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3 . 江南地区的开发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期,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南朝的江南经济,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农、工、商依次发展的基本格局,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首要地位。与汉魏相比,此期铁犁、牛耕已逐渐普及,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较为突出的是纺织、冶铸、造船、制瓷和造纸业。这一期间,商业仍相当活跃,海外贸易和国内的南北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品市场也有相当的规模。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广泛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各地形成许多新聚落。移民浪潮对东晋南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土地开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童超《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方。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明清时期,苏州、松江、杭州等地工商业市镇密集;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两宋至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4-02-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摘自《通典》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曹魏的选官制度,说明其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及意义。
(3)综合上述史料,谈谈对古代选官制度的看法。
2023-12-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3-12-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地方实行怎样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影响。
2023-12-0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从黄河流域的一个原始部落,步步通过融合、扩张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中华帝国,地缘环境在国家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缘安全战略布局上,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

——摘编自赵莎莎《中国地缘环境新态势及其战略选择》

材料二   康熙帝圣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清朝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即努尔哈赤)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对古代中原王朝“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予以阐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的“守国之道”。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之法源于先秦商鞅变法,而商鞅变法的依据则为李悝的《法经》,后改法为“律”,后世便以“律”为法治之名。秦朝的律并不仅仅指刑律,还包括很多行政中应用的各种规章,如:农业管理有《田律》,市场管理有《市律》,货币及财务有《金布律》,等等。秦朝的律法中有大量的律条是维护中央集权制度,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很少会从臣民角度考虑律法的合理性。在律法的具体实施方面,秦朝特别重视臣民对律法的了解,统治者认为只有臣民都明确地知晓法律具体条文,才能使他们有法可遵。所以秦朝的各法律条令都会向民众公布。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民众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之中。

——摘编自徐岩《浅析秦朝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西汉初年,陆贾建议汉高祖刘邦效法商汤、周武王“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实行“仁义”。文和武,也就是德和刑的两手,其各具用途,必须并重,使相济为用。汉初黄老思想虽对秦代的专任刑罚持严格的批判态度,但并不否认法律的重要性,也强调“明具法信”“进退循法”。黄老学说提出“刑不厌轻”“罚不患薄”,这与秦代重刑学说有天壤之别。这种思想立足于道家的无为,却和儒家的仁政观点有很多相通之处。从汉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到惠帝、高后时的“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及文帝、景帝各代的“除肉刑”等,就立法者意愿来说,都是要改变秦代暴政,要求宽减刑罚。

——摘编自田大治《论汉代的德主刑辅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法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初年的法治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治对社会的影响。
2023-1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确立的原因。
2023-11-2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平高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荀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大唐贡士,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焉。

——摘引自《通典》卷十五《选举三》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初科举制发展的基本特点。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意义。
2023-11-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