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纪念】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辛亥革命的态度颇为暧昧迂回。1912年“双十节”,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政权。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材料二   193810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1941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称:“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的三十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与纪念。各地共产党员应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使每个中华民族的男女一致明白十月十日这一天……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中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天。”

——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辛亥革命纪念问题上所持态度的异同点,并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活动中所选的宣传角度,并分析上述宣传角度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成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和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在秦朝实践的成败之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厘金中的商税完全出自华商,且在实际征收中税率不限于1%,有的高达20%以上。


请指出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对其进行解读。
2023-12-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和城市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瓷器制作】

材料一   明代御器厂自洪武末年设立以来,瓷窑数量不断增加,初期仅有20座,至宣德年已增至58座。同时,民窑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产生了像崔公窑、周公窑、壶公窑、小南窑等著名的民窑。这些瓷窑产量也极其惊人,御器厂建窑不久的宣德八年(1433年),就一次烧造各样瓷器443500件。官窑没落的万历年间,仍有一次烧造96624件、239000件等记载。至于民窑的产量,更是无以计数,不仅占据了遍及全国的国内市场,而且远销至亚、非、欧、美各洲,这些方面在全国制瓷业中均首屈一指。

——李希凡主编《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编》

【商业城市】

材料二   而至明清,城市商业更是成熟,如北京明朝时,城内店铺林立,有三百六十行,还出现了许多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如米市、猪市,羊市、花市、煤市、缸瓦市等等。清朝时,北京商业更是超过明朝,庙市由22处增加为36处。除了北京之外,当时全国有“四大名镇”——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这几个地方,商贾辐辏,交易兴旺。

——徐康宁等《文明与繁荣中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

材料三   晋商是活跃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晋商主导的“万里茶路”长5150公里。在运输过程中翻山越岭,闯沙漠,过草原,加之常常遇到盗匪抢掠路途之遥远与艰苦难以想象。晋商对待顾客秉持“见利思义,诚信不失”原则,所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满足”。晋商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如灾年设锅施粥以赈灾民,大捐军饷以助朝廷平定叛乱。

——蒋荣华《从晋商历史角度解读企业家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明代制瓷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3)据材料三,晋商身上有哪些宝贵的商业精神?
2023-08-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5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89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是1977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政策不放行,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不可能搞得那么快,而且一下子铺到全国。没有政策的跟进和各级领导人的认可、默许甚至支持,最终到高层形成政策,也不可能顺利实施。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各种力量的结合,从中可以看出历史本身发展的丰富性、复杂性。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发展和扶持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五动的过程,有自发的,我们同意一个观点,就是随机行走和有限理性的结合。地区竞争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了,当时,羊毛大战,烟叶大战等等,竞争很激烈。地方政府成了有限贵任公司,等于说成了市场主体。张五常认为,地区竞争是最好的制度。国内经济学家不认同,认为市场越发育,改革越深化,政府越应该往后退,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村政策,实际上还是一个调整的政策,一个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一个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生产队的自主选择权,后来这个效果很明显,所以获得了高层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几方面得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狂购解决了,这三方面都得利了,所以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

——摘编自萧冬连《从历史学角度解读中国的改革开放(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期农村改革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故事源起于《列子·汤问》,愚公形象经过历代人们建构,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材料一   南宋以后,愚公形象世俗化倾向更趋明显……泛化成世俗说教中的经典故事……至明代,愚公移山形象定型为一种精诚的精神,成为训谕后人的标志性形象。

——李素梅《愚公移山形象的传承与演变考论》

材料二   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徐悲鸿创作的国画《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形象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的写照,其宏大的气魄正是让敌人望而生畏的自信,民族的艰辛、胜利的渴望让潜伏在人们血液中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开始沸腾。可以说,这幅国画的创作是一个苦难时代对愚公移山精神价值的又一发现。

——李素梅《愚公移山形象的传承与演变考论》

材料三   自从1953年开始实行农业合作社制度后,厉家寨大山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兼党支部书记厉月举带领社员们改河道,削岭头,建水库,闸山沟,砌石井,并地块,整梯田,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到了1956年时,全合作社的粮食亩产已经达到了276.4公斤,这标志着厉家寨提前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指标,为此也获得了“英雄的大山社”的荣誉称号。1957年毛泽东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报告中,题词写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子”的批语。

——缪琳《愚公移山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请结合时代背景,对材料中不同时期的愚公形象进行解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1931年中国机器进口种类分类情况如表所示。

时间机器分类
19061909刺绣编结缝纫机器;机器及配件
19101922刺绣编结缝纫机器,织造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
19231931纺织厂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发电厂机器,他类机器及其零件,订书切纸机器,抽水机器,车床机

——摘编自武强《近代中国机器进出口贸易与区域工业差异的分析》

材料二   正是凭着高超的手工技术,我国机器制造业生产出了最初的工作机和动力机。如上海勤昌机器厂仿造的第一台12匹马力卧式冲灯柴油引擎的“制造完全依靠协作”。宝昌铜铁机器厂“曾承包手工制造不少别克汽车的铁皮车身,质量较进口货并不逊色”。以制造缫丝机为主要业务的钧昌机器厂,“年产缫丝机千台以上,为了增加产量,适应缫丝厂大量需要的要求,大部配件都外包协作,如缫丝机的生铁台面,由翻砂厂代铸,铜盒由铜锡店协作,水箱锅炉水管分包于冷作”。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我国传统手工技术的补充,我国早期民族机器制造工业的起步将会更加困难重重。

——摘编自彭南生《论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的互补关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在服务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至1952年,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没收官僚资本、清查敌伪财产、扶持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重新登记发证、协调公私关系、严格规范经营范围、稳定市场物价等方面展开。1953年至1956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登记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对在流通领域中从事粮、棉、油、布等重要行业经营活动的私营企业,停止办.理开业登记;对其他一些私营工商业和在整顿中不合格的企业,在登记机关的指导下,进行了关、迁、并、转。1978年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工作.逐步恢复。201312月,《公司法》再次修订,废除了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取消了验资要求和证明。由于放宽了对公司注册资本的限制,国内有的地方出现了“1元公司”和将新注册企业的出资年限设定为100年的现象。

——摘编自施天涛《公司资本制度改革:解读与辨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机器工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机器工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49—1956年我国私营企业管理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
194936.00195437.97195924.78
195037.00195532.60196020.86
195137.80195631.90196118.02
195237.00195734.03196237.01
195337.00195829.22196343.37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


依据上表,绘制一幅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趋势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制图规范,须明示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精神(部分)

精神名称精神内涵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特区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互助精神;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精神;崇尚知识,完善自我的学习精神;公开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

——摘编自沈泓著《中国精神(中学版)》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扣题且明确,阐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