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725日《新民报》的漫画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4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三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1-1912年,漫画家对时事问题及时报道和评述,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普及宣传和启蒙教育的社会职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漫画宣传的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宣传的史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你如何看待时政漫画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中国地图


材料二   


材料三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


(1)参考现代中国地图,其中D区为今天新疆地区,请分别写出历史上管辖今新疆地区的机构名称;
①西汉;②唐朝;③清朝。
(2)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1、图2的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3)材料一地图中C处为今天西藏地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和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地区所采取的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重视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意义。
2023-11-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之《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休宁县矿税票》,是晚明征收矿税的历史见证。

矿税票

休宁县为征收矿税银两事,本府帖文照奉院道案验,详议本府包采银两缘由,奉此尊经照则,派数示谕上约去后,今据本县五都四图郑英上纳三十年分矿税银玖两捌钱陆分陆厘六毫六丝零忽四微,合行给票渺付照,其银眼同验兑足色,包封投柜。如有低假短少查出,一并究治不恕。须至票者。

矿字五十八号

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日给

都图里长等经收 银匠

——周向华《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徽州文书》

材料二 由于战争频仍,欧洲各国对于货币的需求大增。据统计,1550年,西属美洲白银产量300万银元,运到欧洲为300万银元,从欧洲运到东方的是200—300万银元;而1600年美洲产银1 100—1 400万元,运到欧洲1 000万元,运到东方的只有440万元。……1640年,马六甲被荷兰人夺取,意味着葡萄牙人经营的里斯本—果阿—澳门航线的断裂。

——摘编自万明《全球视野下的明朝覆没——基于白银货币化的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休宁县矿税票》蕴含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和世界历史背景。
2023-09-05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6 . 文化传承与传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三十年(1602年),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在中国刊印的《坤舆万国全图》,共六幅拼接而成。 由椭圆形主图、四角圆形小图与中文附注文字组成。 主图为世界全图,显示五大洲相对位置,中国居图中心。序言中有“又以地势分舆地为五大洲,曰欧罗巴,曰利未亚(阿非利加),曰亚细亚,曰南北亚墨利加(亚美利加),曰墨瓦蜡泥加(麦哲伦之洲)”等信息。 但由于当时地理学知识有限,图中误将大洋洲和南极洲两片大陆绘为一体。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材料二   考据学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提倡汉儒的训诂考订,又称汉学、朴学。又因其主要兴盛于乾嘉时期,又称乾嘉学派。其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

清代考据学起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治学严谨,提倡汉学,但不泥古,强调通经致用。在清朝统治者入关之后,始终对汉族抱有严重的戒心,但与元代不同的是:一再标榜所谓的“满汉一体”,编修《明史》《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造成一种重视文化的假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考据之学遂盛。 而乾嘉考据学派热衷于为考据而考据。段玉裁所写《说文解字注》,在文字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被称为“千七百年来无此作”。 王念孙所写《广雅疏证》和《读书杂志》,则是乾嘉时期有关训诂、校勘的代表作。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388页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析中国当时一些士大夫对《坤舆万国全图》的评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考据学兴起发展的背景及其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2023-11-06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湘东九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田在耕后一定要劳(耱),“春耕寻手劳”,“秋耕待白背劳”,“耕而不劳,不如作暴”。嘉峪关新城魏晋五号墓中也出土了彩绘砖“耙田图”。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论证魏晋时期(     
A.南北民族交融的概况B.西域民众安定的生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边疆农业的精耕细作
2023-11-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8 .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的图1是秦朝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材料一中的图2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各自的职责并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        图2: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的局面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3-05-30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下图:图1、图2、图3),回答问题。

材料

      

   图1秦朝中枢机构示意图                                                                         图2东汉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   


   

图3隋朝中枢机构示意图


(1)对比图1、图2,指出“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表现。
(2)对比图1、图2、图3,联系所学知识,从汉武帝时期的“尚书”到东汉的“尚书台”再到隋唐时期的“尚书省”反映了中央行政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3)由图1、图2到图3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对怎样的基本矛盾?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明朝是如何来解决这一对矛盾的?
2023-11-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