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联邦德国、苏联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

——严鹏《简明中国工业史(1815—2015)》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950—1976年中国与以上四个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并加以解释。
2024-04-23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对农业体制改革进行了“修补”,但整个农业体制并无大改。在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改革走向停滞的状况下,加上集体农庄对农民的保护,苏联农民已然习惯依附于集体农庄制度,对改革亦不感兴趣。同时期的中国,由于“文革”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让中国领导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也让中国农民自发地成为改革的推动者,·······中国农业体制的变化打破了以往集体统一经营的方式,以此为起点,逐渐走上了一条成功的渐进改革之路。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20世纪70-80年代农业改革的差异,并谈谈中苏农业改革对当今中国改革的启示。
3 . 关于袁世凯与“二十一条”之间的关系,在不同高中历史版本教材中表述不一。

2004年岳麓版必修1《五四爱国运动》一课中表述为:1915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都有土地所有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等。5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下最后通牒。5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2005年人教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表述为:1915年,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019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中表述为: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最终于19155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中日民四条约”,并配图注释“中日民四条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版本教材,概括教材表述中的袁世凯与“二十一条”之间关系,并对其差异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0-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分别是国民党、共产党的机关报。下面是《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概括

《中央日报 》大约30篇。毛泽东抵渝前,抓住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进行大力报道, 如《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毛泽东抵渝 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 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华日报 》不下60篇。在毛泽东去渝之前,在舆论压力下积极回应,如《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 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 的活动这三方面。如《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注:漫画上方是由喜庆的灯笼组成的“双十"字样,灯笼上写着“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等字样。漫画下方的人物,一手拿着笔、尺和圆规,一手拿着镰刀、锤子和铲。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赏析如图漫画《庆祝后该是努力建设的开始》。(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如图是关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示意图



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示意图
根据材料和相关史实,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并从不同角度对当时的社会转型予以说明。
2023-11-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社会有丰富的国家治理智慧,滋养着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化和文学的重心下移,跟教育的普及有关……农村下层民众的孩子,学习基础普及的文化知识,主要靠的是分布于乡里村落的乡先生。有些科举落第者回归乡里,参与着不少村学、家塾,这些民间私学分布的时间、空间及其教学层次和灵活度,显然不是官办的州县学校以及书院所能比拟的。现在说到启蒙教育的课本,都会说“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是最早的,南朝时候就有了。《百家姓》是北宋前期在江浙一带的吴越旧地出现的。《三字经》则出现更晚,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王应麟编的,明代以后又有改动。这样的民间教育,启蒙式教学,渗透到平民阶层,奠定了中国文化近千年来广大而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二都司卫所是明代的地方军事机构。羁縻都司卫所则是明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军事机构,由兵部直接统领。各级长官都由当地的酋长、族首领担任,明代中央政府发给敕书、印信,让他们各统其众,按照当地的习俗进行治理。这种情况与唐代所设立的羁縻府州十分相似。从地理分布上看,这些羁縻都司卫所主要设置在东北、西北和四川西部、青海、西藏地区,与西南的土司、土府州县同为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政权机构。各卫所之间一般不互相辖属。

——摘编自李晓杰《疆域与政区》

材料三下表: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的六大方面特点

(一)大一统的一元行政思想与措施自春秋战国后,以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标志的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中央集权是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理念和制度要素
(二)“民惟邦本”的思想与措施民本思想强调国家治理要亲民、重民、顺民。君与民、政与民的关系如何,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
(三)选贤任能思想与措施选贤任能的思想和措施在春秋战国之际兴起,在秦汉以后日渐成熟,完善吏制、德先才后、人尽其才是显著特点
(四)社会治理思想与措施社会治理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乡村治理、知晓民情、社会救助
(五)德法相依思想与措施“礼法并用”“德主刑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具体表现为律令制定、“法”通过律令表现出来、慎用刑罚、权力制衡、礼乐教化
(六)“治安中国”与“华夷一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边疆与民族治理的许多具体措施,如边疆开拓与移民实边、因俗而治与移风易俗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基层教育的普及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下移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方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三中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的任意三个方面的特点,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1-2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外交辞令是现代国际交往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整理自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概括上表总结的《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合理解释。(要求:可以整体解释,也可以分时段解释。史实正确,论述合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吴友富把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为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刘明认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一般性概括的核心要素为“一个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的转型时期的中国;一个稳定发展、渐进复兴的中国;一个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一个致力于文明交融、和谐共处的中国;一个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与负责任的中国”。黄何辉在论述大众传播影响国家形象的建构时,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社会、环境、人权、医疗、精神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国家形象的定位。

——摘编自罗业云《数字媒体时代世博会的视觉表达》


上述材料为世博会国家形象定位的讨论。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形象进行说明,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一个或多个要素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国家形象,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10-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国外著作传入中国的概况
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开始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名著《几何原本》,至1606年共译出《几何原本》前六卷。
1841年林则徐委托袁德辉根据1836年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成《四洲志》,是第一部介绍西方各国地理知识的译著。
1896年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经济学名著《原富》(《国富论》)。
1898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卢梭著《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个中译本《民约通义》,宾告了卢梭学说在晚清传播过程中译本时期的开始。
1899年王寿昌口述、林纡执笔翻译出版小仲马著《巴黎茶花女遗事》(《茶花女》)。
1913年清末魏易翻译的《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由正蒙印书局出版。
1919年马君武从1902年开始翻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至1919年才正式出版。
1920年陈望道根据日译本和英译本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印刷出版,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全译本。
1929年至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万有文库》,包含《汉译世界名著初集》一百种和《汉译世界名著二集》一百五十种。
1942年梅益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新知书店支持下,于1942年翻译出版了苏联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73年李启斌翻译哥白尼著《天体运行论》,内容包括《天体运行论》六卷集的序言和第一卷。
1981年
至今
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近850种。

——摘编自赵稀方《翻译与现代中国》等


从材料中概括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8月阶段考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中国外交统计年鉴》


根据图中的时间标尺,概括图中任意两个时期中国外交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