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

阶段时间中西文化交流简况
第一阶段1800~1839年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
第二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三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
第四阶段1895~1900年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部原因。
(2)根据上述表格,编写20世纪第一个阶段的中西文化交流简况(注明起讫时间)。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11-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5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裁撤无用之船精炼兵船懿旨》

前经设立海军事务衙门,特派醇亲王奕譞(注:光绪之父)总司其事,举凡造船、购器、选将、练兵,均应由该衙门主持考核,次第办理。目前应办事宜,以操练轮船为最要,尤以裁节冗费为最先。各省所有轮船,每年养船之费甚巨,考其实际,大半供解饷、运械之用,甚至终年往来江海迎送差遣。以有限之帑金,供无益之靡费,年复一年,船日朽坏,人日懈惰,设有缓急,毫不足恃。现在海不扬波,绸缪未雨,必须将无用之船分别裁撤,腾出饷项,精炼兵船,为有备无患之计。著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将各该省现有大小轮船可留者若干,可裁者若干,分晰开单,咨商海军衙门汇核具奏。该督等均为国家倚任大臣,务当破除成见,核实办理,不得听信管带之员迁就因循,坐糜饷项。其裁撤之水勇,在船多年,如有熟习风涛沙线之人,尽可挑选留用。前令曾纪泽、许景澄所定快船四号,不久亦可驶到,需人正多。李鸿章等尤需将管带快船之员留心物色,务得果敢耐劳、不染习气之人,预为初步。……总之,创立海军,事关重大,一切机宜,该衙门责无旁贷。嗣后各该省于海防应需购买器械,拨用经费等项,均著先期咨报海军衙门,斟酌妥善,再行办理。

光绪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注:1887.5.21)

——《清末海军史料》


问题
(1)懿旨提出的改革内容主要有哪些?
(2)该懿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布的?
(3)你如何看待该懿旨?
2019-11-01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3 . 中外碰撞中的自我认识

有学者说,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


试以“中外碰撞中的自我认识”为主题,叙述这一变化过程。
2019-11-01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4 . 画像中的孔子
观察以下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画家所绘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问题
(1)这三幅画像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这些画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反映出后人对孔子的历史记忆有何共同之处?
(3)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画像的史料价值?
2019-11-01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5 .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
A.中国自称天下宗主与西方国家主权观念的不兼容
B.中国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外交往来体制间的冲突
C.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扩张之间的对抗
D.中国禁烟派的激进与西方资本原始积累间的矛盾
2019-11-01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6 . 奕等在《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中说: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结合总理衙门的发展历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洋务派的政治智慧
B.中国外交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
C.洋务派的艰难处境
D.总理衙门演变为西方侵华工具
2019-11-0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7 . 如果对中国古代历史作如下划分的话,那么③处最合适的是
A.青铜时代
B.帝国时代
C.郡县时代
D.大一统时代
8 . 时人讥讽某新生事物为“胡闹胡闹,教人都从了天主教”、“未同而言,斯文将丧”、“以中华之儒臣而为丑夷之学子”,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的士大夫群像。该新生事物当诞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清末新政时期
2019-11-01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那次战争所完全暴露的、在体制和军事上已采取的现代化措施的不适宜性,表明了中国通商口岸时代,变成列强割据中国时期的可能性。”“战争”当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11-0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10 . 某护照内容:国民政府外交部,发给护照事,兹有王贻橙,取道前往日本国台湾台北州七星郡……请友邦地方文武官员妥为照料,遇事相助。该内容的出现,与哪一条约的签订直接相关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019-11-01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