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去年是中国轮船首航长江150周年。在中国被迫开放的近代化进程中,水运便捷的长江在事实上成为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生发展的推进路线。

材料一   美商琼记洋行“火箭”号轮船手绘图

材料二   1873年7月9日《申报》航运栏中,进入和驶离上海的客轮信息

材料三   1920年,长江流域的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先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会的13名代表中,有11名代表来自长江流域各省。

——冯天瑜等《长江文明》

材料四   宜昌大撤退主要由私营的民生公司船队完成。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民生公司号召将一切工作迅速转移到战争轨道,集中宜渝(重庆)线上所有轮船,抢运川军数万人出川抗日,并组织长江中下游的工业设备、物资和人员撤退到西南后方。 民生公司也因此付出巨大代价。

——据冯天瑜等《长江文明》整理


(1)殖民者获得内河航运权,是以下哪次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获得的特权(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依据材料一,“火箭”号使用的动力应是(     
A.风力B.水力C.内燃机D.蒸汽机

(3)中国人建造的使用与“火箭”号相同动力的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序幕,是在(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末
C.19世纪60年代D.20世纪初

(4)观察材料二中长江客轮信息(加亮部分),说说这一时期营运公司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四中民生公司的行动,体现出抗日战争怎样的特点?
(6)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长江客运与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展。
2024-03-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 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2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于本世纪初启动。以下为该研究就“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 ” 取得的部分重要认识。

材料一   “万年奠基”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万年奠基 ”

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

材料二   “古国时代”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五千多年进入”以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多有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玉器、漆器、精致陶酒器等都出自各地的顶级墓葬。
“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两座巨型都邑相继出现;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进入“王朝时代”

重要认识主要依据

“四千年王朝建立”

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夏王朝建立,制代替制。

“三千年王权巩固”

西周初年,周王通过“亲戚”,实现了王朝对王畿之外广大区域的稳固统治。
“两千两百多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海内为,法令由一统 ”。

材料四   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新方案

传统方案新方案
> 金属工具的出现
> 文字的发明
> 城市的形成
>生产发展,人口增加, 出现城市
>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
>权力不断强化, 出现王权和国家

(1)“万年奠基”的核心依据是(     )(单选)
A.南稻北粟格局B.原始农业产生C.石器工具进步D.定居村落出现

(2)依据材料,这一时期文明发展趋势是(     )(单选)
A.此消彼长B.部落联盟C.多元一体D.碰撞交融

(3)以下对于“古国时代 ”的认识,理解合理的有(     )(双选)
A.“ 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 ”,体现较强的人力、物力调动能力
B.“顶级墓葬”多,说明社会物质财富快速增长
C.“巨型都邑”出现,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 以中原为中心”,印证古代中国整体步入文明时代

(4)材料三将以下相应选项匹配到上表的空格处。
A郡县               B禅让               C奴隶               D封建               E世袭
(5)相较于传统方案,新方案有何显著变化?
(6)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简要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
2024-03-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 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45次组卷 | 196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2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农具和用具D.兵器和农具
2023-11-27更新 | 160次组卷 | 49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出土,对于秦朝的历史也有了重新的认识。比如秦二世到底是如何继位的?是密谋篡位,还是奉诏即位。为了探讨史事真相,需研读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A:秦始皇驾崩,天下百姓悲痛万分。(公元前209年)朕(胡亥)奉始皇帝遣诏即位,改元更新。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B:公元前212年,始皇下令“坑儒”,扶苏(始皇长子)进谏,被斥至上郡做监军。公元前210年,始皇病危,下令扶苏回咸阳,令未发始皇便卒于沙丘。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C:始皇东巡卒于沙丘。此前,长子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做监军。当时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中事务的。扶苏被派到军队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

——改编自吕思勉《秦汉史》(1944年)


问题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源于后世史家著述的是____。(单选)
(2)辨析上述材料,判断三则材料分别支持“即位说”还是“篡位说”。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二世即位”之谜?说明理由。
2023-07-0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代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的历程,也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逐步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按:通商口岸)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

——《复刘仲良中丞》


(1)李鸿章发出这样感叹是源于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双选)(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1901324日,张之洞在致一位军机大臣的电报中说:“嗣闻人言,内意(按:慈禧太后)不愿多言西法,尊电亦言‘勿袭西法皮毛,免贻口实’等语,不觉喟然长叹:若果如此。“变法’二宇尚未对题,仍是无用,中国终归澌灭矣”。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3)根据材料信息,你认为张之洞为何“喟然长叹”?

材料三   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4)辛亥革命“结出了哪些果实”(双选)(     
A.推翻了满清政府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颁布《临时约法》D.防止袁世凯复辟帝制

材料四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5)材料中的这场“思想革命”指的是什么?请对这场革命的积极意义作简要评价。
(6)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视角观察,在上述材料内容中应该加入一项重要的史实。你认为加入哪项比较合适?说明理由?
(7)如果从中国人民抗争外来侵略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应该选取哪些重要史实加以阐述?
(8)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思想演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3-07-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民国初年

材料一: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躬礼兴、跪拜礼灭。

——《时报》(1912年)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原因。

材料二: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发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新青年》(1916年)

(2)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材料三: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

——鲁迅《故乡》(1921年)

(3)材料三对研究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是否具有史料价值?简述理由。
(4)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认识。
2023-05-2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曹小二同学在课堂上曾学习过“康乾盛世”这一知识,在承德避暑山庄游览过程中他发现了很多历史细节,并且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读这一“盛世”。避暑山庄正门“丽正门”匾额由满汉维蒙藏五种文字书写,他联想到,康雍乾时期曾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边疆民族管理。


(1)下面哪些措施与此相关(多选)(     
A.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B.册封达赖班禅
C.设立伊犁将军
D.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E.专设理藩院
(2)结合上题及所学,这体现了清朝在边疆民族治理上怎样的特点?

沿着主路一直往前走,就会经过避暑山庄平原区西部的文津阁。这里曾藏有乾隆时期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一部,它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但根据学者研究,在修书过程中,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3)结合材料及所学,《四库全书》的编修反映了当时清朝统治的何种特点?
(4)据曹小二了解,乾隆曾在避暑山庄举行过52次“秋弥大典”(围猎),而在随围出行的政务机构中,直线距离离皇帝御幄最近的机构可能是(     
A.军机处B.内阁C.礼部D.中书省
(5)赵翼曾在乾隆时期的这一政务机构担任要职,下面是他对于其职能的评价:“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综上反映了该机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B.临时差遣,提高效率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在文津阁旁,平原区东北部的万树园,这里曾举办过众多重大的政治与外交活动。在1793年,乾隆接见了来自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英使则向乾隆帝献上了天文仪器、地球仪、望远镜、钟表、蒸汽机模型、珍妮机模型、步枪、远洋战舰模型作为礼物。


(6)从英国礼单来看,这时期的英国社会有何特征(     
①工业革命启动②君主专制统治③对外殖民扩张④思想文化钳制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曹小二关注到,中国回礼单为: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7)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如何评价清朝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2023-05-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走向世界的中国

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对外交往史。


(1)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早期西学东渐
B.甲午战争
C.加入世贸组织
D.开眼看世界
E.佛教远播日本、朝鲜
F.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G.重返联合国
H.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2)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中国商品有(     
①丝绸②青铜器③瓷器④烟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在13世纪前到15世纪前期的两百年内,欧亚大陆上,中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被打通,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蒙古帝国的建立B.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C.新航路的开辟D.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4)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5)下图为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图片上方英文为“年度人物”,下方英文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结合所学,从内部与外部的视角,你认为《时代》杂志视邓小平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3-05-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1)填入正确的史实,完成下列提纲。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中国共产党诞生
1)开始:1919年,___________爆发,标志着渐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国民革命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北伐战争,反帝反封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三)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
1___________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这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___________的创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3)由于“左”倾错误,红军被迫长征;___________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开始指挥红军。
41935年,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
(四)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___________;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2)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五)___________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___________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等历史阶段。
2)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若就提纲中的(三)展开陈述应选下列哪三则材料?(填写字母)(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土豪,分田地”
E.“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1935年,朱德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第一次提到“长征”一词,他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而国民党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一直将中共的长征诬称为“西窜”。你如何看待国共双方对“长征”表述的差异?
2023-05-2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