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学者研究,禹在整个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治水范围遍及豫东、鲁西、淮北、河北等广大区域,参与的氏族、部族众多,著名的有涂山氏、皋陶氏、伯益氏、横革氏、直成氏、共工之从孙四岳等,因此文献说“执玉帛者万国”。这可用于说明,大禹治水(     
A.根源于统治疆域扩大B.得益于集权政治发展
C.归功于部族矛盾缓和D.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
2023-12-07更新 | 27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载,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亦称“柏拉图式的理想国”。这一“政治美德”指的是(     
A.传位贤者B.王位世袭C.阶级平等D.直接民主
3 . 关于禹死后的权力继承,有不同的说法。《史记》记载禹晚年将王位禅让于益,“启(禹之子)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则记载禹传王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要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史记》早,其说法更可信
B.《史记》的内容都按照儒家思想修改过,不真实
C.《竹书纪年》在宋代散佚后重新搜集整理,不可信
D.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这两则史料进行比较研究
4 . 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
2022-04-02更新 | 261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的文物清单。据此推测,当时先民已处于
A.旧石器时期B.原始人群C.母系氏族社会D.早期国家出现前夕
6 . 《史记》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从该材料中得出的主要信息是
A.禅让制未被突破B.禹将天子位传启
C.王位世袭制开始D.禹将王位禅让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