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2024-01-02更新 | 2617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综合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结论
A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B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C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已进入青铜时代
A.AB.BC.CD.D
2023-09-21更新 | 353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的多条主干道路,揭示出其多网格式都邑布局,形成作坊、宫殿、祭祀等独立的功能分区,居葬合一的布局形态,井然有序、严谨明显的社会结构。这些发现最能说明(     
A.二里头已经建立了王朝国家B.二里头阶级分化明显
C.二里头手工业发展初具规模D.二里头城市规划合理
4 . 1972年出土于山东临沂的《黄帝伐赤帝》简,记载了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和西伐白帝的过程。黄帝打败四帝之后,“天下四面归之”。黄帝四征(     
A.结束了万邦时代的纷争B.推动阶级社会的产生
C.有利于华夏认同的孕育D.标志多元一体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分别为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这主要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B.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D.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
6 .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至少可以看出三波浪潮,第一波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石家河文明为代表;第二波发生在中国北方,以红山、石峁、陶寺文明为代表;第三波发生在中原,以二里头文明为代表。据此可知
A.当时文明已有早期国家特征B.中华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
C.中华文明是多元融合的产物D.三波文明浪潮间存在继承关系
2020-12-13更新 | 625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三字经》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其中“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反映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礼乐制
2020-10-17更新 | 279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礼记·礼运》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里面记载的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的历史变迁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宗法制的形成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D.井田制的瓦解
2020-10-13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记载,解读下表可知,在当时

注:益,即伯益,禹时期的贤能之人
A.分封制引发诸侯纷争B.血缘继承原则逐渐得到确立
C.皇帝制危害政权稳定D.“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10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制度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