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关于启的继位,   《史记·夏本纪》写道: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关于启继位出现的不同说法(  )
A.体现后世对禅让制的认可B.说明了世袭制确立过程的曲折
C.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D.相互印证助推历史真相的获取
2024-05-06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州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2 . 夏网格纹鼎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于1987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也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该鼎成为镇馆之宝的原因是其(     
   
A.见证了青铜时代的开始B.材质和政治文化的特征
C.造型美体现的技术水平D.结束了石器时代的历史
2023-10-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考古界关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考古学探索,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有过多种认知模式。除“中原中心说”外,还有“满天星斗说”“中国相互作用圈说”、以中原为中心的“重瓣花朵说”或“多元一体说”“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说”“新中原中心说”等等。“中原中心说”以外的其他各说,大致可以看作是多元认知视角下的新中原中心论,其基本思路和结论是认为各区域的吏前文化虽相对独立但联系密切,大体连续进化,最终“百川归海”。

——据许宏《从证经补史到独步史前:考古学对“中国”诞生史的探索》


(1)关于我国文明与国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起点的假说,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4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C.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D.启的继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01-01更新 | 620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秋林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