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5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西北部发现较大面积、较丰富的制陶遗存,这些遗存包括陶窑、存泥坑、泥坯、烧土、炉渣、变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垫等修整工具;宫城西南角发现了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其中部分存在砸击、切割、磨制的痕迹。这些考古发掘可以用来研究二里头文化时期(     
①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方式     ②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③城市的布局及规划理念     ④手工业加工技术与组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2-12-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当原始社会私有制等新的因素发展起来时,必然对旧的公有制的传统产生背离和破坏,氏族部落社会时期的一些政治、经济原则也必然要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下列符合材料信息的是(     
A.宗法制的完善B.小农经济的确立
C.世袭制的形成D.农业动力的变革
2022-12-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两则材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年代久远真相难以还原B.材料记载互相矛盾均不可信
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D.均认为“家天下”由此开始
4 .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形成国家初始形态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进入早期国家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夏王朝的存在与否?”这个问题一直是考古学界讨论的热点。随着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不断推进,夏王朝的面貌渐渐以考古遗址与实物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下列各项中,目前最能佐证夏文化的历史遗存是( )
A.良渚文化遗址B.牛河粱遗址C.殷墟遗址D.二里头遗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礼记·礼运》称禹之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为“小康”之世。前者的特点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后者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变化是(     
A.从民主制向皇帝制的转变B.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C.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D.从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
7 . 学者许宏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时闭式结构、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等要素,体现了建中立极、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据此可推知该文化遗址(     
A.体现专制王权的出现B.标志中央集权初步建立
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D.表明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2022-11-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载,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亦称“柏拉图式的理想国”。这一“政治美德”指的是(     
A.传位贤者B.王位世袭C.阶级平等D.直接民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A.证明三皇五帝确实存在B.是我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象征
C.说明君权神授源远流长D.是先民创造历史轨迹的反映
2022-11-24更新 | 410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考古工作者陈述:二里头遗址中心区的主干道路网络是此次考古价值最大的发现,该遗址中心城市的规划符合《吕氏春秋·慎势》所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规划原则,是后世中国都城布局的祖型。由此可推断这样的布局(     
A.体现了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B.目的在于增强文化凝聚
C.形成了执政集团的高度集权D.反映了严格的社会分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