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如果统治者采取有为的措施,那将会使民众自以为“智”,违背道,丧失“初心”,热衷于争夺,纵欲妄为,其最终的后果将是国家大乱。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A.墨子B.孔子C.老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道法自然”B.“相生相胜”C.“格物致知”D.“有教无类”
2023-09-09更新 | 504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虽涉及一部分自然知识,如《论语》中就有54条是关于自然的资料,但它们都不是以研究自然本身为目的的,而大多是儒者利用自然知识说明其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主张。该学者意在说明,先秦时期的儒者(     
A.重视实践,强调社会责任意识B.关注民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C.忽视科学,注重社会秩序构建D.排斥器物,主张探究万物本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流派以失势退隐的在野派自居,否定“礼治”,反对“法治”,轻视权势,主张“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这一流派是(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 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2023-07-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孔子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乐之治,五十一岁时才开始在鲁国做官,可惜并未得到重用。从五十四岁到六十八岁,他又在外漂泊十四载。其间,孔子在各诸侯国一直积极求仕,推广礼乐文化,然而总是事与愿违。这反映出当时(     
A.孔子的思想严重脱离社会现实B.儒学社会影响极其有限
C.儒学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丧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观点,其中孔子主张(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兼相爱,交相利;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023-06-10更新 | 8921次组卷 | 6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尚书》中称君主、诸侯、公卿大夫为君子;《诗经》中,除了具有德行的统治者称君子外,女性的丈夫也称为君子;而《论语》中,孔子称有德行的人都是君子。君子内涵的演变(     
A.加速了王权与族权的分离B.体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变
C.适应了大变革的政治需求D.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前551—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周游列国,到处游说诸侯,晚年回到了鲁国从事讲学。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使“私学”走向了兴盛,而且为战国社会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孔子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听多看,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持存疑态度。同时孔子还主张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做到“不耻下问”。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主张。面对学生,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培养目标上,他倡导“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主张,在我国教育史和选官制度变革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鉴于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国际学术界尊其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

——摘编自朱邵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曾在雅典创办过阿加德米学院。在教育作用方面,他认为良好的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卫国者的保证。他认为教育在改造人性上也有着巨大的威力,因此他要求国家严格控制教育。柏拉图的最高教育目的则是要培养“哲学王”,经过教育的培养的精英可以成为优秀的哲学家,最终成为统治者。在教育对象上,他主张“精英”教育,应该从第一、二等级中选出最优秀的年轻人进行学习。在教育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启发诱导,他认为,只要经过启发,没有学习过的人也能自觉地推导出数学、几何等公式。柏拉图以上的教育理念对欧洲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陈桃兰《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和柏拉图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理念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当下教育的建议。
2023-04-21更新 | 37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