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大一统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最大格局和最鲜明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一统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共同主张和要求。如孔子提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期望恢复周王朝“大一统”礼乐有序。孟子反对通过战争手段“以力服人”,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法家以君主权力的一元化为思想基点,以统治天下为政治责任。儒家较早提出“大一统”的理想,却没有找到真正实践“大一统”的正确道路,其他学派则倾向于根据现实情况建立新的“大一统”秩序。战国时期以法家为主的诸家学派的共同努力,使“大一统”终于成为一种政治现实。

材料二   秦制创造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以及相应的强大皇权,但秦亡于暴政。秦亡的惨烈教训,使后世执政者在施政中注意关怀民众的疾苦,从而使自秦朝断代了的民本思想得到有限回归。自汉高祖刘邦开始,汉代有为之君无不把安定民生放在关乎朝代盛衰兴亡的高度上加以考察。董仲舒在绝对维护君主权威的条件下,用“天人感应”的学说来教育与约束君主,防止因君权走向极端而导致国家政权的彻底失控。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为秦制配上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系统,创造了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体的大一统的政治文化。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平安《走向大一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实现“大一统”的办法,分析法家推动“大一统”成为政治现实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先秦和秦汉时期的思想史,以“古代中国走向大一统”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请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派的观点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19-01-30更新 | 3471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泰州市二中高二上期第一次限时作业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2019-01-30更新 | 97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二9月检测历史试卷
5 .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019-01-30更新 | 4579次组卷 | 8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11-07更新 | 5057次组卷 | 9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7-18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分别是属于
A.儒家、法家、道家
B.道家、法家、儒家
C.墨家、道家、法家
D.儒家、道家、法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