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22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评价先秦某学派:知今不知古,知新不知旧,知近不知远,知君不知民,知法律不知教化,知国家不知社会,知制度不知秩序,结果反为聪明所误。其所评论的应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对于尧舜禹汤的权力转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的认识
A.强调了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的重要性
B.旨在冲破传统儒家禅让制思想的束缚
C.不受历史记述迷惑洞察历史事件真相
D.基于法家君臣思想而进行了史实推测
2022-05-22更新 | 34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鞅认为“黄帝尧、舜诛而不怒……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荀子则说: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土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由此可见,当时他们
A.推崇复古的历史观B.反思周代政治体制
C.主张进行政治革新D.思想学说趋于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评价春秋战国某一学派时认为,他们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并且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下列观点出自该学派的是
A.礼者,人道之极也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执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D.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与以上言论出自同一学派的是
A.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B.尚贤者,政之本也
C.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老子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孔子则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韩非子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他们的主张
A.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B.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C.维护西周的礼乐制度D.符合专制君主的政治需要
2021-12-25更新 | 43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2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各学派的共识
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能够“满足”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