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3-12-11更新 | 318次组卷 | 37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西周制度中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然而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战国早期)墓中却完全采用了九鼎八簋的组合方法,并且陪葬的物品中有一套完整的编钟。这说明战国时期(     
A.礼乐制度遭到挑战B.民族交融频繁C.私有财产开始出现D.宗法观念淡化
2023-09-27更新 | 223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齐国与赵、魏两国以黄河为界,因其所处地势较低,易受洪水之害,于是便在河岸修筑长堤,造成“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的结果;赵、魏二国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效法齐国,在河岸修筑长堤。战国时期,各国“塞防百川,各以自利”的做法
A.推动了各国水利技术的提升B.提高了各国民众的生活水平
C.折射了战国分裂割据的弊端D.对各国的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墓道长(米)面积(口)
(平方米)
附属设施
金村V号墓周天子176.2148.6车马坑2
固围村M1魏王2125756
胡庄韩王陵韩王295424座陪葬坑
邯郸二号陵赵王270*1600陪葬坑陪葬墓

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A.墓葬规制严整B.等级制度消亡
C.贵族阶层没落D.社会变动剧烈
2020-05-13更新 | 4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
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
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7 .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
A.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斗争B.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
C.周王室和诸侯王之间的斗争D.奴隶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