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政治活动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诸如“北守南融”“以藩为屏”“以夷制夷”“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屯垦戍边”“富国强兵”等思想。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是(     
A.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B.偏重实践,经世致用
C.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D.源远流长,连绵不断
2024-04-19更新 | 38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3-12-11更新 | 318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如图。据此可知(     
A.宗法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C.郡县制必然战胜分封制D.动荡与巨变是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司徒是西周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掌管民众并兼管军队、土地、赋税的官员。春秋时期,司徒的地位逐渐上升。战国时期,司徒的职权逐渐弱化,地位也渐趋下降。司徒地位的沉浮,反映出当时(    
A.贵族政治的消亡B.社会变革的潮流
C.经济发展的停滞D.君主集权的反复
2023-11-02更新 | 22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书录》

史料二   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

——孔鲋《孔丛子卷二·居卫第七》

史料三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编自《淮南子·要略》


【探究】
(1)根据史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
(2)根据史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的重要地位。
(3)根据史料三,概括“商鞅之法”的主要动力。
2023-09-07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课学习讲义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403年,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居然被周天子命为诸侯,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以现代的视角来看,“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社会大转型的结果,韩、赵、魏三家分立后,为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宋神宗在《资治通鉴》序中写道:“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司马光指出:“先是,大夫专国者多矣,未有敢自君者。至是,三大夫始受天子之命,礼之纪纲尽矣。”《资治通鉴》以此为史事评价的准绳,批判三家卿大夫的僭越行为。司马光记载“三家分晋”,其深意为引出对“天子之职”的规谏,系统阐述“以礼治国”的政治思想,“礼之大节”在于君臣之位不可乱,而维护君臣秩序的主要手段是名器。司马光认为,晋国的韩、赵、魏三家专权已久,却不敢擅自逾越君臣秩序而自立为国;周天子却升其为诸侯,实乃自坏长城。

——摘编自刘江《司马光写“三家分晋”的深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光对“三家分晋”的态度及司马光有这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事件评价的因素。
2023-08-30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从实质上反映了(     
A.统一趋势进一步加强B.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C.分封制日益走向衰落D.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
2023-08-14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上-每周一练(一)

8 . 《史记·田齐世家》记载,田常弑齐简公后,“惧诸侯共诛已,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至田和时虽然齐国已事实上尽归田氏,但田和依然托魏文侯请周天子将他列为诸侯,列于周室。这表明当时(     

A.诸侯国的卿大夫并未掌握实权B.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C.共主观念仍具有一定社会土壤D.新兴地主阶级致力于变法运动
9 . 下表为古籍中有关魏国修筑长城的相关记载。据表可知,这一时期长城的修筑服务于(       

著作

记载

《史记·秦本纪》

公元前362年,秦攻魏少梁,破魏军,擒魏将公孙痤,为抵抗秦军入侵,魏国于公元前358年,开始在黄河以西与秦交界处修筑长城。

《水经注》

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1年城成。次年又进一步扩建。虽然,此城在御秦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然秦魏边境一直战事连绵。
A.农业生产B.商业交往C.国家战略D.社会变革
10 . 据记载,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名臣名将绝大多数都不是君主近亲,而往往来自下层贵族或平民,完全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受到重用,故《韩非子·显学》云:“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任人唯贤原则已经取代了任人唯亲原则B.阶层流动与历史发展存在双向影响
C.名臣名将均来自于社会底层D.战争导致人才争夺异常激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