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鲁文公四年(前623年),卫国的宁武子到鲁国聘问,文公为他赋《湛露》,宁武子不辞谢也不赋诗作答,反而对文公曰:“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对着太阳,南面而治),诸侯用命(效劳听命)也。”这反映出当时(     
A.外交礼仪受国家实力影响B.礼乐观念仍具现实影响力
C.士阶层文化素养普遍较高D.治国理念愈加注重务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初期,大夫田氏家族代齐而立,晏子认为“有德于民,民爱之”;庄子则评价“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反映出(       
A.仁政理念得到认同B.齐国由此走向衰落
C.社会转型趋势加强D.儒道思想逐渐合流
2024-03-30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官僚”之称,古已有之。在春秋以前,官僚依附于贵族,类似贵族的管家或管事。春秋战国时期,官僚逐渐成为独立的社会阶层,并依照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职权。这一转变有利于(     
A.专制政体的建立B.王室地位的稳固C.统一大业的实现D.华夏认同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023-12-11更新 | 315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谷梁传》记载说,春秋战国时期,一年中农隙的时候有春菟、夏苗、秋弥、冬狩四次练兵习武。田猎时规定,禽兽跑出所设定的田猎范围之外,就不再追杀,这是取战争中不追杀奔跑的败军之义。射中的禽兽如果伤在面上、头上,就放掉不要,取“不杀投降之人”的意思;射中的禽兽太小,也放掉,取不虐幼小之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该时期(     
A.崇尚战争的技艺和勇敢精神B.严格遵循“仁”和“礼”的原则
C.贵族活动礼仪化色彩依然浓厚D.军事演习已经有明确的规范
6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精英的观点说明(     )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历史的必然B.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始皇建立专制政权是历史必然D.战国战乱使人民渴望天子出世
7 .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在两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一是权力的转移,二是兼并战争的发展。该变化(     
A.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B.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顺应了人民普遍要求D.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2023-11-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军队由各大族共同掌握;战国时期,军队由将领统帅,负责作战及和平时的训练,但是调动军队必须有国君手中的“虎符”。这一变化(     
A.意在提高军事指挥的效能B.表明统兵权与调兵权合一
C.体现出军权的分化与制衡D.利于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
9 . 西周制度中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然而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战国早期)墓中却完全采用了九鼎八簋的组合方法,并且陪葬的物品中有一套完整的编钟。这说明战国时期(     
A.礼乐制度遭到挑战B.民族交融频繁C.私有财产开始出现D.宗法观念淡化
2023-09-27更新 | 22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     
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
2023-06-28更新 | 16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德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