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成员基本以"族"划分。夏商的"族"指氏族,周代则指宗族。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管理出现急剧政治变革,出现了“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的局面。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小农经济性质得到强化B.宗法体制遭到破坏
C.周王统治已然名存实亡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2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据此可知其时代特征是(     

A.百家争鸣,文化繁荣B.兼并战争,华夏认同
C.土地私有,小农产生D.匈奴南侵,县制普及
3 . 西汉学者刘向写道:“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刘向描述的是(     
A.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B.各国纷纷开展变法
C.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D.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2024-01-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精英的观点说明(     )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历史的必然B.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始皇建立专制政权是历史必然D.战国战乱使人民渴望天子出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策·齐策六》记载,在战国后期,鲁仲连劝燕将投降齐国时说:“裂地定封,富比陶(穰侯)、卫(商君),世世称寡,与齐久存。”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成为定制B.选官制发生巨变
C.举荐制得到认同D.世袭制广泛存在
2023-10-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读下图: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行军年度平均距离统计图,据此可知,当时(     
A.区域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B.战争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C.游牧与农耕文明融合加速D.区域性大国间冲突加剧
7 . 读下图,据此可知,当时(     
A.区域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B.战争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C.游牧与农耕文明融合加速D.区域性大国间冲突加剧
8 .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逢泽之会,参加会盟的共有十二个诸侯国。魏惠王在各路诸侯面前摆出了天子仪仗,效法齐桓公九合诸侯,自称“夏王”,并对诸侯发号施令。这反映了当时(     
A.争霸斗争趋于激烈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C.国家统一趋势明显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9 . 东周时期,列国之间的纷争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对于大诸侯国争相借“天子”的名义,通过“会盟”等方式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的行为,历史上一般将其称为(     
A.争霸B.兼并C.和戎D.禅让
10 . 有学者指出:“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需要的是对自我以外实际世界的探求和自身物质需要的索取,故人们关心的是生产、作战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利害,而不注意仁义之兴废、礼乐之盛衰以及道德之完善。这可以用来说明(     
A.秦人宗法观念比较淡薄B.传统秩序在春秋战国的秦国丧失的最早
C.秦国高度重视生活质量D.秦统一的关键因素是重功利的价值取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