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韩非子·解老》中记载“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贵虚静而重变法”。这反映了韩非子(     
A.重法令并保持其相对稳定B.强调道德教化与法治并重
C.追求虚静且反对变革法令D.重视治国的稳定和持续性
2024-05-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三考前冲刺模拟历史试题(河北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他们一开始就是有组织的团体,最高领袖的职位由前任传给他所认可的贤者;团体成员都得服从命令,并且不得计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以最坚定的意志反对战争。据此可知他们是(     
A.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B.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
C.游走诸侯间的纵横家D.崇尚逍遥自由的道家
2024-05-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3 . 墨子在《兼爱下》中说:“兼(爱)即仁矣,义矣。”据统计,《墨子》讲“仁”共116次。西晋鲁胜在《墨辩注序》说:“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这表明战国时期 (     
A.儒家学派不断壮大B.学术文化交流频繁
C.仁义成为争霸借口D.儒墨学派交互影响
2024-05-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上之”。墨家的上述人才观折射出(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剧烈B.墨家思想代表的是下层阶级的愿望
C.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的时代特征D.希望社会矛盾缓和平等的理想寄托
2024-05-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六)历史试题
5 . 孔子认为,人能自觉地坚持和贯彻道德原则,“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孟子指出,发明天赋的善性就是人之“本心”,“尽心”“知性”即是“知天”;“存心”“养性”即在“事天”。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重建贵贱有序社会的理想B.儒学思想家主体意识的觉醒
C.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D.民本思想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2024-05-23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先秦诸子百家在辩论之时,经常引用古代圣贤的言论、历史教训来作为说理的工具。如孔子自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老子》中说“古之所谓“曲则全者”等。这说明先秦诸子(     
A.缺乏形式逻辑推理B.思想相互融合吸收
C.迎合社会现实需要D.思想与宗法制糅合
2024-05-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墨子批评儒者“立命缓贫”,认为“命”的观念是“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述)之”,他提出了“有命则富而可贫,无命则贫而可富”的反命题,宣扬人的“强而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富,不强必贫”。据此可知,墨子(     
A.批判了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B.揭示天命观对生产力的制约
C.否定了贵族执政的经济基础D.强调个体主观能动的重要性
2024-05-21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西周时期,数学是“六艺”之一,这门必修课包括九项内容,称为“九数”。春秋战国以后,数学常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能书会计”成为介绍和鉴定官员才能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现象反映了(     
A.诸侯争霸的现实需要B.学术下移已经完成
C.宗法政治已全面瓦解D.数学教育受到重视
2024-05-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邹衍游历列国时:“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身亲往师之”。这是因为他(     
A.追求天人合一及逍遥自由B.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
C.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D.强调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2024-05-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对舜言行的总结中,孟子提出了其“尚贤”思想。下列项中可直接用于研究孟子“尚贤”思想的是(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D.“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2024-05-2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