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汉惠帝时期(前195年~前188年),西汉政府“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放手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工商业,甚至允许自由铸造货币。这体现的国家治理思想是
A.黄老无为B.独尊儒术C.依法治国D.崇文抑武
2 . 刘邦建立汉朝,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但另一方面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刘邦为“尊重东方社会之俗”而推行了
A.郡国并行制B.察举征召制C.中外朝制D.土司制度
2022-01-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惠帝、吕后先后废除“挟书令”、“妖言令”和夷三族罪等苛法;征发徭役注意期限,尽量在农闲时进行。这反映了汉初
A.基本废止秦朝政制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法家思想开始消亡D.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文帝在王畿内“开籍田,亲辛耕”,并命寄居在长安的诸侯各回本国督促生产;对外不用兵,对内不兴造,各种赈恤多用实物而不用钱;因为“钱益多而轻”,故税收之钱储存于国库,改铸更重的四铢钱。这一系列措施旨在
A.釜底抽薪,打击地方割据B.奖励耕战,增加财政收入
C.双管齐下,稳定币值物价D.改弦更张,摒弃黄老之学
2022-01-09更新 | 32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关中平原。这说明
A.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
B.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
C.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2021-07-19更新 | 833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公羊传》流行的时间大约是在汉景帝时期,其开篇第一句话为“王正月”,《公羊传》考证说,这里的“王”指的是周朝当年的开国君主周文王,表明正月的规定是周文王当年制定的。这反映出
A.汉代集权政治的发展要求B.汉代儒学复兴的艰难
C.崇古已成汉代主流意识D.黄老之术主导地位的动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2021-06-08更新 | 9214次组卷 | 9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汉文景时期,在恢复经济的同时,实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诽谤妖言法、妻奴连坐法、段残肢体的肉刑等,并减轻笞刑,这反映出汉朝
A.摒弃依法治国方针B.践行兼爱尚同精神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强化大一统的思想
10 . 史学界认为:古代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西汉时期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
A.前期无为而治,体现了道家的调剂作用
B.中期国弱变有为,体现法家的支持作用
C.中期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儒家文饰作用
D.后期重农抑商,体现了法家的支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