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返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此项改革措施(     
A.解决了平城粮食供应困难问题B.缓解了洛阳地区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D.防止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
2 . 如下图是《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
2022-12-24更新 | 25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贾(商人)而足,地势饶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兵革勿用,民不外劳,役务宽简,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396)之世,百许年 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此。……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465) 之际,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

材料三   二月丙子,诏曰:政道未著,俗弊尚深,豪侈兼并,贫弱困窘,存缺衣裳……朕甚忧之。

——摘自《宋书》


(1)根据材料分析从汉代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状况出现了什么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
(3)这一时期北方经济与南方相比因种种原因呈现出不同特点,由此看来,你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A.B.
C.D.
2022-12-05更新 | 433次组卷 | 4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是(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D.取消了士族特权
2022-11-17更新 | 410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2022-11-16更新 | 4494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一中教育集团南岭爱物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2022-11-13更新 | 703次组卷 | 15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3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三大区域经济。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以许洛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区域
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的区域经济
以益州、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区域经济
A.政权鼎立B.人口迁移C.民族交融D.江南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统治前期,“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主政的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由此可知,北魏推行三长制旨在(     
A.促进北魏社会转型B.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保证国家赋役征派D.加强地方基层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