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大多骁勇善战,同时也很重视儒生、爱好儒学。比如汉政权创立者匈奴族人刘渊,自幼就在洛阳太学学习;后赵开国皇帝羯族人石勒,重用汉族儒生张宾;前秦天王氐族人苻坚,重用汉族谋士王猛等等。材料所述现象(     
A.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北方各民族之间融合
C.深受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使得北方民族矛盾大大缓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低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       
A.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B.意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
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2023-09-15更新 | 5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D.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
2023-09-09更新 | 76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酪类食品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食物。到魏晋时期,出身士族大家的王济在招待从江南远来洛阳的客人陆机时,曾指着羊酪炫耀其生活。据此可知(     
A.经济重心已经从中原逐渐南移B.长期战乱使魏晋士族生活不稳定
C.魏晋时北方农业生产严重衰退D.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5 .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6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 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 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B.礼乐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C.南北政权的隶属关系D.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影响
2023-05-31更新 | 13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晋初年为北方移民设置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的安置点,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不必承担国家税役。该政策的实施(     
A.引发了西北少数民族内迁B.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C.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3-05-30更新 | 1309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永嘉之乱之后,北方士族南迁大多是呈现团聚状态的“乡族集团”,基于侨人与土著之间礼俗、语言的难以同化,因此侨迁的士族多以原居住地的户籍侨置郡县管辖,如籍属琅琊的王氏移居侨琅琊郡。这一举措(       
A.旨在推动迁徙士族和南方原住民的融合
B.不利于促进政权的稳定
C.折射出血缘地缘因素影响移民文化认同
D.削弱了士族的政治势力
9 . 北魏太祖时期,群臣认为本朝乃黄帝之后,应为土德,“于是始从土德,数用五,服尚黄”;北朝后期的《魏书》也强调鲜卑“拓跋氏”的氏族名称来源与黄帝存在紧密关联。北朝时期推崇黄帝的意图在于(     
A.彰显黄老之学以兴文教B.践行友好交流的民族政策
C.借助民族认同稳定政权D.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
10 . 北朝早期的佛像,造型雄健、粗犷、浑厚,神态庄严,到了中后期则体型变小,表情由肃穆威严为主变得慈眉善目、含蓄恬静。这一变化主要是缘于(     
A.北朝农业生产恢复发展B.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C.佛教对儒家思想的吸收D.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