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     
少数民族首领记述内容
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朕大离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前秦皇帝氐人苻坚“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
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慕容廆“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
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姚弋仲“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高。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
2 . 《晋书》记载鲜卑族曾居“洛阳四市”“改务农业”;同一时期位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铁制农具、车具、锅形生活用具;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文房四宝;孝文帝在位期间“迁都洛阳”“讲汉语、穿汉服”。这反映当时(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C.农耕文化已取得主导地位D.吸取了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3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A.①—前秦B.②—东晋C.③—北魏D.④—西晋
2023-10-28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2023-10-23更新 | 45次组卷 | 6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魏晋以来,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建立政权。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年号、国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这种做法(     
A.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B.谋求政权的合法性
C.建立了秩序稳定统治D.为统一全国作准备
2023-10-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中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东周形势图

匈奴

鲜卑

前赵

北凉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宗贝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材料二   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有息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晋书》


(1)比较材料一中两张形势图及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分析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举一事例论证这一现象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十六国讲究服饰之美。《抱朴子》曾说,当时冠履衣服每天每月都有新变化,“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经常突破等级限制。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B.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C.南方政权更迭频繁D.南方有胡风化趋势
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六朝古都”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这一城市是(  )
A.成都B.洛阳C.建康D.长安
2023-10-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研究发现,气温每变化1℃,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就变化10%左右;年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近三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下可用此图解释成因的现象为(     

注:图中横线(23℃)代表2006年我国海面温度
A.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B.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C.蒙古汗国大规模西征D.明朝初年政治中心北迁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士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据此可知。东吴的屯田(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缓和了东吴内部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