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士族、官僚等特权阶层,在封山占泽拥有大量土地的同时,又有享受赐田、免除赋役、荫庇亲属、给客、给吏卒、恩赏钱财等经济和政治特权。西晋颁布的占田令,实际上是对士族、官僚占有的大量土地和人口予以确认和保护。这些现象(     
A.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加速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
C.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推动了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刘备入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的“耦耕法”,广行屯田,与“海外交往范围辽阔”。这些举措(       
A.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B.体现了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
C.抵御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D.促进了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北魏洛阳城考古复原图

注:①灵台,即天文台(古代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的建筑);②明堂,帝王举行祭祀等重大典礼的场所;③圜丘,帝王祭天的地方;④四夷馆、四夷里,北魏接待四邻和外国使节、商人所设的宾馆或居住区。

材料二

孝文帝在魏晋都城的旧址上,将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遵从《周礼》的规划格局营建洛阳城,改变秦汉以前宫殿、苑圈的分散布局,将其集中建在中轴线上,为唐、宋、元、明、清的都城规划所沿用,还首创了里坊制的布局形制。

——摘编自郭引强《华夏文明的核心——古代都城》

材料三

北魏洛阳城伊水、洛水旁乃市场繁盛之区,其所以置市于城南者,殆由伊、洛水道运输与当日之经济政策及营造便利有关。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依据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以北魏洛阳城布局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3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 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 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B.礼乐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C.南北政权的隶属关系D.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影响
2023-05-31更新 | 13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晋初年为北方移民设置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的安置点,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不必承担国家税役。该政策的实施(     
A.引发了西北少数民族内迁B.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C.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开垦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3-05-30更新 | 130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
2023-05-29更新 | 50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用一个叉状的工具穿肉并进行炙烤。据记载,“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这说明当时(     

   

A.华夏认同观念加强B.游牧民族借鉴中原习俗
C.民族交融不断发展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东晋和南朝统治者一直以西晋合法继承者自居,称北方政权统治者为“索虏”(扎着头发的下贱人);而十六国及北朝部分政权统治者认为自己统治着“中国”地区,自然是“中国人”,而偏安一隅的东晋南朝人只是“岛夷”(海上的野蛮人)。这折射出当时(     
A.北民南迁加速南方开发B.农牧文明之间冲突激烈
C.统一是各民族共同追求D.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弘扬
9 . 阎步克在《波峰与波谷》中指出:交替的“胡化”与“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意在说明魏晋以来( )
A.民族融合促进官僚政治的成熟B.民族融合加速门阀政治的衰落
C.民族融合奠定隋唐统一的基础D.北魏孝文帝改革重振中华帝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魏书》记载,496年,孝文帝曾责备留京官员:“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装特点)……卿等何为而违前诏?”据此可知,当时(     
A.传统习俗影响改革效果B.汉化改制成果有限
C.官僚集团阻碍改革进程D.改革缺乏社会基础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